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药物咨询社区起步

药物咨询社区起步

 “久病成医”是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何以能成医?答案两个字:经验。

  其实,久病未必成医。有专业人士指出,不少慢性病患者往往凭着自己多年来看病吃药获得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他人经验”给自己开“处方”,由此埋下不少隐患,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居民自疗有误区

  在一些医疗机构,常常聚集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大多为老病号,因病情相似,有时挂同一个科室甚至同一个医生的号,一来一去便成了“病友”。这些“病友”聚在一起,互相诉说病情,交流就医经验,有时还互授一些疗养之法。

  “由于这种交流并非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很可能陷入认知误区。”近日,在广东省药学会主办的一次社区药学服务研讨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药学部唐蕾药师指出了社区居民的一些不良用药问题。

  譬如,有位合并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听病友说“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不错。于是买来服用,结果肾功能越来越差,还引起了乳酸酸中毒昏迷,险些丢了性命。后来,经过医生及时调整方案,改用“胰岛素”治疗后,才得以转危为安。

  “凭经验买药吃,小病拖成大病”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唐蕾说,一些人常常根据以往的用药经验或他人推荐用药,“依葫芦画瓢”自己买药吃,殊不知很多疾病即使症状相似,可因时、因人各不相同。还有病人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吃了药病情反而更严重了。如一位老年糖尿病人长期服用消渴丸,每次5粒,一日两次;最近因自查尿糖疗效不佳,便自作主张,改为每次10粒,一日三次口服,结果当天夜里就出现低血糖昏迷……

  唐蕾认为,病友之间相互交流用药经验的现象,一方面说明病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存在用药等方面的疑惑,需要专业人士予以解答;另一方面也说明医疗机构有待完善相关服务。

  社区药学改革有方向

  “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由供应主导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已经成为必然,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医院药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中山一院药学部主任陈孝指出,目前已有不少医院开始采用各种形式进行药患之间的互动式沟通,有的开设了药物咨询窗口,有的还专门设立了药物咨询室,以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据了解,目前中山一院门诊量平均为8000?10000人次/日,取药患者>7000人次/日。医生由于专业及时间上的限制,医患之间难以在药物使用方面有足够的交流;窗口药师由于所涉药品种类多、发药工作繁重,加上一些药理知识本身就比较复杂,要想在几分钟内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工作,显然不太现实。

  为此,中山一院在该院门诊药房旁边开设了一个药物咨询室:里面有一个书柜,摆满了医药相关书籍,还配有一台电脑,方便药师随时查找资料。在这个用玻璃幕墙围成的相对独立的咨询室里,药患双方可以围坐在一个玲珑剔透的小圆茶几旁进行交流。

  给患者一个获取正确信息的渠道很重要。中山一院药学部任斌药师对此深有感触:自该院药物咨询室开设以来,前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对于医院附近的老人及一些慢性病患者而言,药物咨询室成了求解“养生之道”的好地方。“一些患者在与药师交流过程中,除了询问药物用法外,还会主动把自己服药后的一些不良反应告诉药师,这也有利于医院收集和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任斌说。

  社区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分支,药师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同样是社区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陈孝认为:“对于社区而言,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也是社区药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探索社区药学服务模式

  事实上,社区“缺药”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社区居民存在比较严重的盲目用药行为,迫切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另一方面,由于社区药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服务意识较为薄弱,药学服务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几乎是空白。此外,社区用药存在用药目录限制、用药技术水平低等问题,社区药事管理水平亟需提高。

  据了解,对于日常感冒、腹泻、消化不良等常见病以及需要长期用药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目前社区居民往往采用“自我药疗+定期随访”的诊疗方式,但居民用药存在的相当盲目性、一些家庭小药箱的管理不科学,都严重影响了用药安全。

  “加强社区居民用药安全的教育迫在眉睫,而承担此重任的第一人选就是社区药师。”北京市方庄医院院长李志新此前对《医药经济报》记者说,相对而言,大医院药师的工作重点为指导临床用药,社区药师应将工作重点放到指导居民合理用药方面。

  “目前医药卫生改革不断深入,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已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轨,相应的社区药学服务也逐渐开展起来。”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浮山医院李世芳药师认为,新形势下随着新药、新剂型、新品种在社区的应用,有必要探索一条适合社区的药学服务模式。作为社区“六位一体”职能之一,社区健康教育应该包括药物咨询服务、用药常识宣教等工作。

  社区药师要敢于挑战

  “门诊设立专门药物咨询室,由专人负责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这种工作方式特别适合社区开展。”曾在医院药物咨询室“坐”了三年的唐蕾说。

  那么社区药师如何切入药物咨询工作呢?唐蕾以自身经历为例,建议先分析本院重点专科,重点了解相关药物。

  “做药物咨询日子长了,你会发现患者可爱的一面:他们好奇,会问‘辅酶Q与辅酶Q10的区别是什么’,‘天然维生素E与普通维生素E的区别在哪儿’;他们好学,会问‘服用百忧解时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不宜食用含络胺较多的食物,那么何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他们迷惑,会问‘为什么有的医生建议早餐后服用拜糖平,有的医生建议与头几口饭同时服用’。”

  唐蕾说,患者咨询的内容中有很多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而且患者咨询过程中会问及许多在诊疗时未解决的问题,如一些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医生用药原因,对于疾病治疗中饮食、生活应注意的问题,他们甚至拿着各种检验单、化验单等来咨询。这些都要求接受咨询的药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药学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临床知识,让患者疑惑而来,满意而归。

  “社区用药对象主要是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因此社区药学服务是以老、妇、幼、慢性病患者以及残疾人为重点的基层卫生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陈孝说,“社区药学工作人员有必要根据社区居民疾病特点,掌握一些必备的专业知识,如孕妇围产期生活保健、用药禁忌,老年人常见病临床诊断指征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预防保健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社区的责任也将越来越重大。社区应该通过不断提高各项服务水平换得居民们的信任。”陈孝说。

  相关链接  

  基本用药在社区  

  北京

  在3月30日召开的2009年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2009年,北京将积极推进、全面实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北京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统一平台,实现药品六组归一、同城同价,改善本市药品市场环境,提高药品企业市场集中度,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为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奠定基础,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和符合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层必备药品在医疗机构的配备和使用率。

  

  上海

  上海新医改实施方案将主打“特色牌”。基本思路是组建区域性医疗卫生联合体,完善卫生资源布局,试行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模式,全面推行基本药物目录使老百姓能用上低价药,全面建设以市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共享工程。今年,上海将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6种基本药品“零差率”政策在全市全面推开实施。2009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零差率”后,补偿经费总额估计约为1.65亿元,平均每个区县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经费为869万元。

  

  潍坊

  日前,山东省潍坊市卫生部门向社会公布,从2009年2月份起,在2008年70种社区基本药物零加成的基础上,今年社区基本药物目录扩大到360种,执行零加成政策,即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社区基本药物时一律不加价,政府采购价即为核准销售价,平价给老百姓,一分钱也不加。

  据介绍,到目前潍坊市中心城区已建成了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共计80处。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时,使用社区基本药物的,药品按进价销售,即“社区基本药物零加成”,每人每年享受“零加成”社区基本药物费用限额80元,其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人每年限额120元,超额部分不再享受社区基本药物“零加成”政策,政府按照社区基本药物实际销售量的15%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补助,由市、区财政按5∶5的比例分担。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