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出口美国受阻 内需能否缓解出口之难 |
![]() |
日前记者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今年2月份,中药材对美总体出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6.6%。
2008年,多种中药材对美出口量大幅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枸杞,由2007年的290吨下降到2008年的29吨,降幅达90%。
此外,党参下降了80%,冬虫夏草下降了67%,沙参下降了48%,田七下降了47%,地黄下降了46%,贝母下降了39%,人参下降了38%。
出口门槛重重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很多中药材出口量都有所下降,其中,冬虫夏草、人参等药材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据了解,目前美国环保署制定的农产品分类和相关农药残留量标准,均未对枸杞等可兼作食品的中药材及其产品进行明确归类,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其农药残留要求一律以“不得检出”(检测结果低于所对应的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标准。
“正是这近乎苛刻的检测标准导致我国枸杞等中药材产品对美国出口量急剧下滑,成为我国中药材出口的一大门槛。”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另外,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表示,美国对我国中药材出口的主要门槛并不是农药残留标准,而是有关重金属的规定过于苛刻。因为农药残留问题尚属人为因素,还可避免,而对于重金属问题,有些药材本身就含有重金属,如黄连等,还有些原产地本身富含某些重金属成分,如青藏高原等地,这些地方培养出来的中药材产品都是含有重金属的,难以避免。
据了解,2007年9月,韩国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了“关于草药等中重金属的规范和测试方法”修正提案,及“关于草药中二氧化硫残留物的规范和测试方法”的修正提案,涉及品种占中国对韩中药材出口的大部分。2008年又发布了霉菌限量标准。
“其中有些标准超出了产业发展的实际,如对二氧化硫的限定等;再加上韩国本身对一些药材(共16种)的进口配额有限定,这也对我国药材的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其在贸易许可上确实违反WTO的相关规定,我们将会通过政府层面来解决。”刘张林补充说道。
对于出口降幅最大的枸杞,出口国主要是韩国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而枸杞是韩国本土种植的中药材,在当地有着非常好的销量。当地需求的满足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大量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了我国枸杞的对外出口。
众企业纷纷表示,目前的海关编码资源少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出境商品目录》(简称《法检目录》)对中药产品出口归类不细,质监部门未能对我国所有出口中药材产品进行监管,质监与市场脱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中药材的出口,成为行业发展的重大门槛。
借国内市场突围
“出口量的减少,短期内并不会对产业产生很明显、很直接的影响。”刘张林表示,“由于目前国内市场的需求有所上升,药材价格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出口下降带来的差额,但对人参、枸杞、冬虫夏草等品种的影响仍然较大。”刘张林表示。
由于美国对中国枸杞采取不合理的限制措施,作为我国枸杞出口量最大的省区宁夏,2008年枸杞干果及其制品对美国出口几乎为零。“如果枸杞产品出口美国的问题不尽快解决,几年内枸杞产品将可能退出美国市场,还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使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新兴市场限制枸杞产品的进口甚至暂停进口。这必将影响到辽宁本土及其他省区的枸杞产业发展。”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记者了解到,在宁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积极努力下,国家质检总局目前已经致函美国驻华大使馆,希望美国政府尽快取消对枸杞等中药材及其产品的不合理限制措施,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以尽快恢复枸杞等中药材及其产品输美的正常贸易。
目前,为应对中药材出口所面临的技术壁垒,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已经准备着手制定有关农药残留的标准,目前已对8个品种的标准进行修订,并打算年内完成对20多个品种检验标准的修订。
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以及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出口门槛较高,很多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国内市场。
刘张林表示,企业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以及贸易壁垒的影响,除了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外,还需完善相关出口法规,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打开国内市场,拓宽渠道,以此消化对外出口受挫带来的影响。
“提升国内市场、开发新产品和生产营销分离是三大法宝。”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董事长张金山告诉记者,虽然对美出口还在持续着,但目前对美出口量已经很小。现在公司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开拓国内市场上,计划2009年在全国规划建设终端1万家以上。今年1月份,该公司就拿到了6015万元的高额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285%,力争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在金融危机期间已经实现了从“危”到“机”的转变。医药网新闻
2008年,多种中药材对美出口量大幅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枸杞,由2007年的290吨下降到2008年的29吨,降幅达90%。
此外,党参下降了80%,冬虫夏草下降了67%,沙参下降了48%,田七下降了47%,地黄下降了46%,贝母下降了39%,人参下降了38%。
出口门槛重重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很多中药材出口量都有所下降,其中,冬虫夏草、人参等药材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据了解,目前美国环保署制定的农产品分类和相关农药残留量标准,均未对枸杞等可兼作食品的中药材及其产品进行明确归类,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其农药残留要求一律以“不得检出”(检测结果低于所对应的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标准。
“正是这近乎苛刻的检测标准导致我国枸杞等中药材产品对美国出口量急剧下滑,成为我国中药材出口的一大门槛。”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另外,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表示,美国对我国中药材出口的主要门槛并不是农药残留标准,而是有关重金属的规定过于苛刻。因为农药残留问题尚属人为因素,还可避免,而对于重金属问题,有些药材本身就含有重金属,如黄连等,还有些原产地本身富含某些重金属成分,如青藏高原等地,这些地方培养出来的中药材产品都是含有重金属的,难以避免。
据了解,2007年9月,韩国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了“关于草药等中重金属的规范和测试方法”修正提案,及“关于草药中二氧化硫残留物的规范和测试方法”的修正提案,涉及品种占中国对韩中药材出口的大部分。2008年又发布了霉菌限量标准。
“其中有些标准超出了产业发展的实际,如对二氧化硫的限定等;再加上韩国本身对一些药材(共16种)的进口配额有限定,这也对我国药材的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其在贸易许可上确实违反WTO的相关规定,我们将会通过政府层面来解决。”刘张林补充说道。
对于出口降幅最大的枸杞,出口国主要是韩国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而枸杞是韩国本土种植的中药材,在当地有着非常好的销量。当地需求的满足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大量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了我国枸杞的对外出口。
众企业纷纷表示,目前的海关编码资源少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出境商品目录》(简称《法检目录》)对中药产品出口归类不细,质监部门未能对我国所有出口中药材产品进行监管,质监与市场脱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中药材的出口,成为行业发展的重大门槛。
借国内市场突围
“出口量的减少,短期内并不会对产业产生很明显、很直接的影响。”刘张林表示,“由于目前国内市场的需求有所上升,药材价格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出口下降带来的差额,但对人参、枸杞、冬虫夏草等品种的影响仍然较大。”刘张林表示。
由于美国对中国枸杞采取不合理的限制措施,作为我国枸杞出口量最大的省区宁夏,2008年枸杞干果及其制品对美国出口几乎为零。“如果枸杞产品出口美国的问题不尽快解决,几年内枸杞产品将可能退出美国市场,还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使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新兴市场限制枸杞产品的进口甚至暂停进口。这必将影响到辽宁本土及其他省区的枸杞产业发展。”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记者了解到,在宁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积极努力下,国家质检总局目前已经致函美国驻华大使馆,希望美国政府尽快取消对枸杞等中药材及其产品的不合理限制措施,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以尽快恢复枸杞等中药材及其产品输美的正常贸易。
目前,为应对中药材出口所面临的技术壁垒,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已经准备着手制定有关农药残留的标准,目前已对8个品种的标准进行修订,并打算年内完成对20多个品种检验标准的修订。
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以及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出口门槛较高,很多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国内市场。
刘张林表示,企业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以及贸易壁垒的影响,除了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外,还需完善相关出口法规,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打开国内市场,拓宽渠道,以此消化对外出口受挫带来的影响。
“提升国内市场、开发新产品和生产营销分离是三大法宝。”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董事长张金山告诉记者,虽然对美出口还在持续着,但目前对美出口量已经很小。现在公司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开拓国内市场上,计划2009年在全国规划建设终端1万家以上。今年1月份,该公司就拿到了6015万元的高额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285%,力争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在金融危机期间已经实现了从“危”到“机”的转变。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肿瘤治疗新方向!南京大学发现放疗增敏"钥匙",解锁免疫治疗潜力 (2025-04-23)
- mRNA疫苗效力提升!Nature:科学家揭秘mRNA疫苗关键蛋白TENT5A的再腺苷酸化作用 (2025-04-23)
- 穿戴假肢还是走路还是走不好?湖南国安一步教你解决! (2025-04-23)
- 2025年度“沪惠保”参保开启 累计赔付金额已超22亿元 (2025-04-23)
- 2025年1 (2025-04-23)
- Cell子刊封面论文:冯玉鹏等揭示肠道菌群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2025-04-22)
- 湾区企业家健康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唐山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乐土举行 (2025-04-22)
- Science子刊:聂静/陈宇鹏团队揭示细胞型朊蛋白促进慢性肾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疗法 (2025-04-22)
- Cell新子刊: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开发不依赖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防治新策略 (2025-04-22)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