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网络非法售药为何屡打不绝

网络非法售药为何屡打不绝

3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今年第1期互联网购药安全警示公告,曝光了标示为“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新特药研发中心”等25家违法销售药品的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监督检查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现部分网站伪造或假冒开办单位,并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药,鉴于这种行为已严重威胁到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上述违法网站移送有关执法部门进行查处。

据了解,2008年3月至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发布6期互联网购药安全警示公告,被曝光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药的网站达160多家。

然而,现实状况却事与愿违。虽然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对网络售药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但是违规售药网站泛滥的势头还是难以遏制。互联网上依然充斥许多销售假药的网站,这些网站以治愈一些疑难杂症为幌子,肆意夸大疗效,设法与消费者取得联系,私下进行药品交易;有的网站则公开用邮购的方式,兜售假药,敛取不义之财。

“躲猫猫”:

售药信息“雾里看花”

        近日,记者接到一个外地朋友的咨询,说有一个网站出售治疗银屑病的药品。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银屑病”,数以百万计的搜索结果(显示有1380000余篇相关网页)瞬间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在首页,记者发现了朋友所说的“首创四维全息疗法开创牛皮癣治疗新纪元”的信息。点击之后,显示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院”字样。浏览后记者发现,这个网站几乎与所有销售假药的网站一样:整个网站只宣传和销售一种“药品”??所谓治疗银屑病的克银癣清,页面上充斥着以“政府官员”、“权威专家”、“患者”名义进行疗效宣传的大量绝对化、承诺性语言,并配以“药品批准证书”、“药品卫生鉴定证书”、“药品营业执照”、“药品注册”、“药品检验证书”等照片。但这些照片却模模糊糊根本看不清楚。

        关于该药品信息,这家网站是这样描述的:“【药品名称】克银癣清;【汉语拼音】Ke Yin Xuan Qing ;【主要成分】 藏红花、红景天、羚羊角、冬虫草、僵蚕、紫草茸、土茯苓、白花蛇、连翘、板蓝根、白藓皮、当归 、白芍、黄芪、桂枝、防风、川穹等。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风止痒、养血润肤;调节内分泌,改善微循环、阻断皮癣复发基因、提高机体免疫力。【主治】 各类型银屑病(牛皮癣)、皮肤顽癣。【规格】 0.3gX45粒/瓶X4瓶/盒 【用法用量】 口服胶囊一日3次,每次6粒【国药准字】 Z22024127 ;【贮 藏】 阴凉、干燥处。【研制单位】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院”。让人惊讶的是,该网站居然还有一个验证链接,点击后弹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数据查询”的网页,药品“克银癣清”的信息为“国药准字 Z22024127 ,产品名称 克银癣清 ,英文名称 Ke Yin Xuan Qing ,生产单位 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研制单位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院,批准日期 2002-09-13,产品类别 纯中药制剂,规格 每粒装0.3g,剂型 胶囊剂”。

而记者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点击“数据查询”时,其显示网址却并非上述链接地址。输入“Z22024127”,信息显示该批准文号为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克银丸”,剂型为丸剂(大蜜丸),规格为每丸重6g。通过查询,克银丸的处方为“土茯苓 30g 白鲜皮 30g 北豆根 10g 拳参 30g”。

        两相对比,差异之大立显。对此,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所谓的验证网页其实是仿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页,内容完全是假的。由此可见,网上所售的“克银癣清”完成是仿冒正规厂家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克银丸”药品。另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地址也不是该网站标注的“北京海淀区北沙滩丙18号”。由此推断,这个网站是彻头彻尾的冒牌货。

按照网站提供的乘车路线,记者查阅发现,北京公交377、610运行区域在丰台与大兴,根本不经过海淀;在2008年北京交通旅游图上公交854路根本不存在;公交377路虽然经过海淀,但是其最近的站点距离北沙滩至少在6公里,根本不是网站所标示“北沙滩下车往前200米”。

        在北沙滩,记者打听了很多人,始终没有找到“北沙滩丙18号”,也没有人听说附近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院”。记者按照网页上提供的电话号码4006757864打过去,对方听说想购药,就一口气问了记者好多问题,然后告诉记者,“你的病情不是很严重,吃我们这个药3个疗程就能治愈。每月一个疗程,费用是560元。我们近期响应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对药价虚高所作的指示精神,开展买两疗程送一疗程的优惠活动。你只要付1120元,就能治愈。”

        听到记者说自己就在北沙滩,对方马上说,医院正在搬迁,无人员留守,如果购药可选择货到付款。“通过邮政部门、物流公司直接把货送到你指定的地点,你验完货后直接将钱交给送货人。”

        随后,记者咨询了一家开展“400”电话业务办理的公司,对方告诉记者,此项业务只需要提供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公章就可以办理,根据需要预付一笔费用就可以开通。而号码是虚拟的,一个号码可以捆绑三个固定电话或小灵通,通过固定电话或小灵通实施呼叫转移,哪怕是在外地出差,也可以随时接到电话。

        网上的单位是假的,电话是虚拟的,所售药品由物流公司传送。这意味着只要买了药,回头想找卖药人,只能是大海捞针了。

        玩变脸:

        隐形邮售“钻空子”

        一位长期关注药品打假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网络售药是由早期的邮售药品发展过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对于药品监管尤其是打假治劣力度的加大,其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表现为通过邮政汇款经营邮售药品。上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由于政府对药品监管力度较为松懈,一些投机钻营者利用政策漏洞及公众掌握信息失衡的状况,向农村村组、基层单位负责人寄发广告,编造所谓的“祖传秘方”,大肆吹嘘其治疗疑难杂症的功效。相关疾病的患者得到这些信息后,通过邮政汇款的方式购买药品。当然,卖药者一般会有一个固定据点。后来,随着政府对药品监管力度的加大,这些据点就成为监管部门立案、办案的线索。

        为逃避监管部门打击,这些投机钻营的不法分子开始向大城市转移,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第二阶段??通过银行汇款经营邮售药品的行为就出现了。这一阶段集中在1996~2002年。主要表现为:投机钻营者承包医院科室,精心包装后在报纸、杂志、电视上发布广告;雇佣人员进行电话接听和销售药品;邮售者利用假身份证在银行开户,购药患者直接向指定银行账户打款。邮售者可以在全国任意一个银行网点或ATM机上收取钱款。这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难度。

        第三阶段出现在2002年以后,随着存款实名制以及银行身份证确认系统的实施,邮售药品又有了新变化。假药邮售者利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物流快递业务进行药品传送,同时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进行钱款结算。为躲避监管,他们频繁更换物流公司;同时由于通讯技术的发达,假药销售者的通讯方式会经过呼叫转移进行处理。如此一来,这样的药品销售行为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比如,其公布的联系电话在北京,而真正接听电话进行销售的人或许在武汉、郑州等地,而药品的寄发地则在西安或者南宁,负责资金结算的幕后操纵者则可能随时出现在临时委托运送的物流公司。

        这种环节分散的经营行为不仅将假药销售者的风险大大减小,而且给监管带来了很大难度。“但这种非法邮售假药无论怎样变,有一样是不变的??高价售出的‘特效药’永远都是在极其普通的中成药里添加化学药成分。”这位人士总结道。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