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淋巴瘤可以治愈 |
![]() |
虽然淋巴瘤不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近年来其发病率却在明显增加,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北京肿瘤医院淋巴血液科主任朱军教授介绍说,淋巴瘤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不断上升的发病率,引人关注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还有反复发热、皮肤瘙痒、咳嗽、胸闷、腹胀、腹痛等症状。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朱军教授介绍说,根据Lugano国际淋巴瘤会议报道的数据,全球每9分钟就有1个淋巴瘤新发病例;根据今年上海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公布的数据,其发病率为3.5人/10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4.5万人,死亡病例超过两万人,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为第9位,女性为第10位。
朱军教授说,淋巴瘤的恶性程度不一,它是由淋巴组织细胞系统恶性增生所引起,多发生在淋巴结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在31~40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峰略往前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青年,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侧多于右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神经及邻近器官而引起相应症状。30%~50%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以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发热可伴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见于各年龄组,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但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以累及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并出现相应器官受累表现。
以化疗为主,部分淋巴瘤可以治愈
幸运的是,淋巴瘤已经成为极少数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朱军教授介绍,淋巴瘤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霍奇金淋巴瘤大部分都可治愈,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虽不如霍奇金淋巴瘤,但也有部分病例可以治愈。
淋巴瘤是一类全身性疾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它既不同于其他实体恶性肿瘤,也有别于血液肿瘤。目前多主张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即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期及发展趋向、不同机体的行为状态及重要器官功能,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最大限度保护机体,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淋巴瘤是一类化疗较为敏感的恶性肿瘤,朱军教授说,淋巴瘤的治疗是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通过这种综合治疗,多数患者能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治愈。事实多次证明淋巴瘤有望成为可治愈的疾病。
化疗是淋巴瘤的常见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需要采用联合化疗,争取首次治疗即获得完全缓解,为长期无病存活创造有利条件。放疗也是很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分期和分型,医生会制定不同的放疗方案。此外,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采用骨髓移植治疗,这为难治、复发患者提供了另一条治疗途径。
据朱军教授介绍,化疗对淋巴瘤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化疗也可能产生呕吐、恶心、秃发、白细胞减少、感染、口腔溃疡等副作用,也可能引起心脏毒性。因此,在化疗时,医师需明确患者所罹患的是哪一种类的淋巴瘤,考虑其年龄、健康状况、心肺功能等,再决定采用何种方案化疗。同时需注意其产生之副作用,使患者获得最好的疗效。目前北京肿瘤医院正在致力于淋巴瘤更多新治疗方法的研究,包括:进行淋巴瘤的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进行恶性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为难治、复发患者提供了另一条治疗途径;研究脐血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干细胞来源及生物治疗的新途径;完善恶性淋巴瘤患者活检标本、血清、血细胞标本的收集及建库,为淋巴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可能;研究恶性淋巴瘤的生物免疫治疗及康复治疗,改善老年、体弱、不能化疗或化疗不敏感患者的生存及预后;进行单抗标记核素显像、示踪及治疗的研究,不仅为淋巴瘤分期提供了帮助,还为治疗寻找了一个新途径;开展个体综合治疗,减少治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重点研究耐药、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二线治疗等。
警惕淋巴瘤早期症状
淋巴瘤的症状主要是在查体时发现肿大的淋巴结,早期不痛不痒,因此常被人忽略。朱军教授说,大约60%的淋巴瘤首先发现在颈部的淋巴结有肿大,开始时只单一肿大,慢慢则数目增加,且体积越来越大。淋巴瘤可发生于全身淋巴组织,如下颌、下颚、前颈部、锁骨上、腋下、腹股沟、纵隔腔或腹部动脉旁;有时会发生于脏器。若发生于胃、小肠或大肠则可能有腹胀、腹痛、腹部肿块、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若淋巴瘤侵犯骨髓,则可能产生脸色苍白、发热、不正常出血等症状,有时外周血中可见异常淋巴细胞出现。
目前淋巴瘤的发病原因不是很清楚,可能为许多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所致。但某些类型的淋巴瘤可能与细菌及病毒感染相关。因此,朱军建议,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治疗。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殊症状,但如果出现没有原因的长期发热、盗汗、体重减轻或突然出现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等,就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肿瘤治疗新方向!南京大学发现放疗增敏"钥匙",解锁免疫治疗潜力 (2025-04-23)
- mRNA疫苗效力提升!Nature:科学家揭秘mRNA疫苗关键蛋白TENT5A的再腺苷酸化作用 (2025-04-23)
- 穿戴假肢还是走路还是走不好?湖南国安一步教你解决! (2025-04-23)
- 2025年度“沪惠保”参保开启 累计赔付金额已超22亿元 (2025-04-23)
- 2025年1 (2025-04-23)
- Cell子刊封面论文:冯玉鹏等揭示肠道菌群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2025-04-22)
- 湾区企业家健康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唐山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乐土举行 (2025-04-22)
- Science子刊:聂静/陈宇鹏团队揭示细胞型朊蛋白促进慢性肾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疗法 (2025-04-22)
- Cell新子刊: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开发不依赖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防治新策略 (2025-04-22)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