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新医改:“商业医保”走进军营

新医改:“商业医保”走进军营

        地方卫生医疗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对军队医疗体制和保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市场服务丰富、保障方式多元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队医疗制度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以第二炮兵某军代室、东海舰队某保障基地等单位的医疗改革尝试为蓝本,探寻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军队医疗改革社会化保障进程。
 
        医疗费负担掏干家底
 
        在湘西偏僻乡村休假的谭宇斌患感冒,前前后后花了1000多元。归队后,保险公司业务员取走了他的收据,完成理赔程序后,报销的90%的看病费用打进了谭宇斌的账户。他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参加地方商业保险,这些费用基本要全部由自己负担。
 
        谭宇斌是第二炮兵装备部某军代表室的一名干部,2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充分感受到了医疗保障“两条线”的“甜头”:就近诊治、按病择院、依病施药、大病无忧。谭宇斌所说的“两条线”,是指既享受着军队免费医疗保障,又参加了地方商业医疗保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全室干部人人都投保了地方商业保险中的“门诊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和“大病医疗分红保险”。以“门诊医疗保险”为例,每人每年投保750元,最高理赔可以近万元。
 
        一般门诊看病根本用不了上万元,如果需要住院则会动用“大病医疗分红保险”理赔,可以说,官兵们在全国各地大病小情都不用为钱操心了!室领导高兴地告诉记者。
 
        宁可把钱花在“防”上,也不能等生病了再拿钱去“堵”,这是我们走社会化保障的原因!军代表室总代表孟庆跃扳着指头告诉记者,当主官有两怕:一怕出安全事故,二怕部属生大病,穷得单位几年翻不过身来。
 
        军代表室只有几十人,同志们自费看病后,报个医药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问题真没那么简单,军人本身是有免费医疗卡的,如果是军免都解决不了的,肯定数目少不了。室领导用“救护车一响,家底就泡汤”来形容“大病猛如虎”。
 
        前年,军代表室一名老同志患了胰头癌,军队医院服务好、技术高,但是好多名贵的救命药不在军免范围之内,大伙你100我200捐款,也是杯水车薪。领导再也坐不住了,紧急召开会议,“不惜代价要抢救”,费用单位先垫付。
 
         “不惜代价”的背后是“代价巨大”,一下子花掉了22万元,家底都快被掏干了。
 
        由于工作性质,大家经常出差,遇个头疼脑热的也不可能满城找军队医院,况且有的地方还没有,这些自费的“小钱”谁来出?
 
        开始,代表室对这些“小钱”是来了就报,大家都是为了工作生的病嘛!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每人报一点“小钱”,一年下来不是个小数目。
 
        军代室领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998年至2005年,单位每年医药费开支都在12万元以上。为了给同志们省下医药费,全室能不派的车不派、能不加的油不加。然而,再开源节流也堵不上每年巨大的看病窟窿,医药费一次次冲破年初划定的“红线”。
 
        一份“保单”改变了什么
 
        现阶段的条件又不能做到军人一切医疗费用全免、一切药物都能用,那这部分自费的费用究竟由谁来出?
 
         “由市场来出!”一次,总代表孟庆跃得知商业保险中有种“门诊医疗保险”,得了病就能给报销绝大多数的医疗费。
 
        在社会上广泛推广的保险种类,在部队到底能不能行得通?为了迈出这一步,这个军代表室“走”了两年多。在两年的考察中,他们找到两家实力强、信誉好的保险公司,多次邀请有关人员到单位接受官兵咨询。
 
        2007年,该军代表室正式与一家保险公司签订“门诊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分红保险”合同,全室人员人手一份。从此,保险公司每季度上门服务一次,挂号单、诊疗费当面交当面审,报销款很快就打入个人账户。
 
         “虽然每年给官兵参保拿了一点钱,对单位来说,那钱可省大了。”室领导说,以前每年医药费开支平均在12万元以上,现在一年只需4万元左右。
 
        从12万降为4万,获取的利益却超过了8万元所承载的内涵??社会化保障之路走出的还有一本成本以外的“账本”。
 
        一位部队医院医生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按职级别开处方是规定,治疗“常见病”只能用“传统药”,市场上新兴的药物很难进入到军队医疗门诊处方中。对此,军代表胡卫芳深有感受,她是一名团以下干部,在部队门诊部治疗感冒,连双黄连口服液都属于自费药。自投了地方“门诊医疗保险”后,她可以根据病情“用好药”,花了1900多元治疗费,其中1700多元的费用得到保险公司赔付。
北京某保险公司一名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的客户可以在北京二级以上医院中自主选择医院,在外地或紧急情况下私人医院也可以。一名退休的老军代表说,在投保商业险之前,为了到指定的部队医院看病,早上天不亮就要坐车、排队挂号,“投保”之后,自己家周围仅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就有近10家,可以根据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及远近自主选择,商业保险的全国性、自主性,给了投保者按需择医到特色专科医院就诊的自主权。
 
         “医改小岗村”的蓝本效应
 
        军人享受军队医保,为啥还要单位为官兵投保商业保险?2年前,这个军代表室的领导们将此事做得小心谨慎,不敢声张,直到记者采访时,他们还在问:“我们这样做行不行?要不就别写了!”
 
 
        “医改小岗村”是不少部队同志给予这个军代表室的“雅称”。因为这件事涉及到官兵的切身利益,大有“燎原”之势:积极参加“商业医保”的从全室干部扩大到全体家属子女,从1个军代表室扩大到若干个军代表室,并引起第二炮兵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同时,由这个军代表室发起的集体投保,也引发了地方多家商业保险公司的思索,并以此为例进行保险营销学“职团开拓”课题研究。一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建议同行,加紧研究开发专门针对军人的全新保险套餐,做好长期跟踪、定向服务的管理工作,寻求军地双方利益的结合点。
 
        社会化保障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但是做好这件事情涉及好多环节。记者围绕这个军代表室的做法,采访了一些部队领导和医疗专家,不少人认为,商业保险可行,但是必须从顶层设计上有效整合军地双方医保资源,如果简单采取投保医疗,就会维持这种特殊的“两条线保障”体系,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会造成军地双方医疗体系的利益博弈。
 
        记者感到,第二炮兵某军代表室自身医疗改革的探索也许并不完善,但却坚实地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他们引领我们把保障的眼光投向广阔的市场经济中。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