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变不一定要了你的命 |
![]() |
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的病患逐渐增加,很多女性对与宫颈癌变闻风丧胆,相信有很多女性不了解,宫颈癌变与宫颈癌并不是一回事,宫颈癌变不一定会要了你的命。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个找到发病原因的癌症,并且已有成熟的早期筛查方法。令人遗憾的是,女性对宫颈癌的认识不足,令这一“红颜杀手”依然猖獗。全球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我国每年新确诊患者就有13.5万人,35岁以下的患者越来越多见,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浸润癌。与会专家呼吁女性,定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宫颈癌将会远离你。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而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女人害怕宫颈癌,却不知道引起宫颈癌的根源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何勉教授介绍,目前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罪魁祸首。也就是说,没有感染HPV,就不会发生宫颈癌。HP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生活,也可通过生殖器官接触不洁用具而感染,比如使用没经消毒的公共坐厕、浴缸等。不少女性以为,只有不洁性生活才会引起HPV感染,其实不然,HPV广泛存在于日常环境中,即使是一对一的性伴关系,也会通过做爱或互相接触而感染HPV。 近年,宫颈癌的发病有年龄前移的趋势,临床中35岁以下的患者越来越多见。究其原因,何勉说:“现在不少女孩18岁左右就已开始有性生活,有的还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开始过早、有多个性伴侣或其男性伴侣本身有多个性伴,都会增加女性感染HPV的危险性。” 宫颈癌癌前病变≠宫颈癌,对于早期宫颈癌的症状,网上有不少错误的描述,如“性生活后出血”、“白带增多或颜色异常”等等。何勉教授明确指出:“早期宫颈癌通常没有症状,等到出现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现象时,多半已是中晚期。因此,最好的防治手段莫过于定期做宫颈筛查,包括常规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等。” 不少女性看到自己的验单上蹦出“宫颈癌癌前病变”这一惊悚的病名,当时就吓坏了,觉得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其实大可不必惊慌。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又称“宫颈上皮内瘤变”(以下简称CIN)。在癌前病变时期,虽然增生的细胞已有向癌细胞转变的倾向,但尚未成为典型的癌细胞。也就是说,宫颈癌癌前病变 ≠宫颈癌。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宫颈上皮细胞的改变程度将CIN分为3级,级别越低,自然消退的可能性就越大。CIN1级患者大部分有自然逆转的机会,只需密切随访或局部物理治疗,如电灼、激光等就已足够,这些治疗都可以在妇科门诊完成。对CIN2级和CIN3级患者,则可通过局部切除法治疗,常用方法有 子宫颈电环切除术、子宫颈锥形切除术。通过局部切除病灶,既可保留生育功能,又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当然,所有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后一定要定期回医院复查,以防复发。妇科护理资讯-点击查看更多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这种“隐秘”传播需留意 (2025-02-20)
-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高发 浙江疾控:警惕合并感染 (2025-02-17)
- 流感仍处季节性流行期 节后返岗须注意防范 (2025-02-12)
- 节后综合征不用怕 专家支招来调整 (2025-02-08)
- 流感不是"小感冒":专家剖析流感如何防与治 (2025-02-05)
- 冬季有哪些温补脾肾的方法?专家回应 (2025-01-21)
- 泡脚有哪些注意事项?冬季泡脚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5-01-15)
- 预计本月中下旬我国流感活动水平会逐步下降 (2025-01-14)
- 儿童呼吸道感染,警惕流感病毒与肺炎支原体 (2025-01-08)
- 发现即晚期?肝癌诊疗多学科协作是“良方” (2024-12-3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