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药创新:生存是第一要素

医药创新:生存是第一要素

  据了解,1990年-2000年是我国医药创新较为辉煌的时候,但之后速度放慢,如果一个刚研制出的新药研制出来后却束之高阁,难以进入市场销售或者销售量不高,大多数企业都会走改剂型、卖老药的路线,当然不会去做创新药。

 

  生存是第一要素

 

  药品创新是个时尚的名词,但生存是企业首先考虑的要素。一般来讲,一个新药从立项、临床报批、进入市场大约需要几年的时间,被市场认可、产生效益的过程更漫长,而且结果不可控。一旦投资失败,就意味着损失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对一个底子较薄弱的企业来讲,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目前一些医药企业设立了市场准入部门,负责管理药品研发后到进入市场的阶段的工作,一般这个阶段大约需要18个月,但有些药品则远远大于18个月。北药天然药物事业部有一个产品,2007年就已经获批准,但2009年才进入医保目录,中间的两年时间,只能作为院内制剂使用。


  虽然一些民营企业也曾有过较辉煌的成绩,但出现一个足以支撑企业的新产品后,后续产品就缺乏了创新的动力与能力。即便如此,我们的创新药与跨国巨头的创新药差距不是一个等量级。当国内创新药企的领先者在思考创新从哪里开始,创新如何落地生根的时候,跨国药企早已走上投资数十亿美元,数千名科学家年复一年的进行科学研究,容忍失败,为生产新型药品、消除病患、缓解痛苦的征途。

 

  创新药需要好氛围

 

  为了鼓励医药企业自主创新,目前我国规定一类新药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是做创新药投入大、见效慢,风险大。而且创新需要土壤。“尖子多了有利于选拔”,如果整体环境缺乏医药创新的氛围,很难诞生优秀的创新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水平发展不高,药品以仿制药为主。企业基础较薄弱。从仿制药不可能一步跨越到创新药,期间必然经历漫长的过程。目前国内一些医药企业在基础层面在做完善性、提高性的创新,即在工艺水平、提高标准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不断研究、完善已有的产品。这些“修补”工作非常有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的药品创新搭建技术平台,才能在未来达到药品创新的境界与高度。

 

  医药产业的创新药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新医改的推进,新农合参保的农民越来越多,未来普药的销售会进一步提升,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老药销量会进一步增加。随着中国商业保险的逐步发展,未来药品可能与商业保险挂钩,中国新药研发速度也将受到刺激。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