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吗?还是环境因素 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做出了“突出”贡献?双胞胎会发现的! |
![]() |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2021-12-23 08:30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大脑也在逐渐老化。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幸患上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症。根据国际老年痴呆症协会的数据,每三秒钟,世界上就有一个患者出生,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随着人口老龄化而不断上升。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增加到1.5亿以上。人们普遍认为大脑中的淀粉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大脑也在逐渐老化。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幸患上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症。根据国际老年痴呆症协会的数据,每三秒钟,世界上就有一个患者出生,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随着人口老龄化而不断上升。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增加到1.5亿以上。
一般认为,大脑中由淀粉样蛋白(A)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驱动了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在该领域已经占主导地位超过25年。
过去大量研究发现,在患者出现明显的记忆问题之前几十年,淀粉样蛋白就开始在大脑中积累。
虽然众所周知阿尔茨海默病是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然而,不可改变的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淀粉样蛋白的积累或疾病的发展仍不清楚。
最近,在发表在顶级临床神经病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Psychiatry》 (IF=10.154)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通过观察同卵和异卵双胞胎的大脑,揭示了对这个问题的新见解。
以往的研究估计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度(遗传影响程度)在0.48-0.79之间,这表明晚期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显著影响。
然而,确定疾病遗传基础的主要限制是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此外,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组分疾病;除了淀粉样蛋白的斑块和高度磷酸化的tau,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还涉及血管、免疫介导、胆固醇代谢和泛素化途径。因此,环境因素可能对每个部分有不同的影响。
双胞胎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研究遗传和生活方式因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对重要性,因为同卵双胞胎共享100%的遗传物质;而异卵双胞胎分享大约50%的物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澳大利亚老年双胞胎研究(OATS)的206名参与者,其中61对同卵双胞胎和42对异卵双胞胎,55.74%是女性,他们的平均年龄为71岁,大多数没有认知障碍。
研究人员首次利用淀粉样蛋白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确定淀粉样蛋白堆积过程中的作用力、环境因素和可变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的贡献率。
通过观察受试者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和基于模型的遗传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皮层区域,前扣带回皮层-淀粉样蛋白的平均值在顶叶为0.203 ~ 0.540。
研究人员表示,遗传率的地区差异很有趣,也很难解释。他们发现,眶额皮质和顶叶这两个最强大的区域通常与淀粉样蛋白的早期和较大积累有关。
他们还发现,众所周知,载脂蛋白APOE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大危险因素。携带者状态与淀粉样蛋白负荷显著相关,这也可以解释所有皮质区域的显著差异。
以上数据表明,-淀粉样蛋白的积累是受力限制的,即基因在决定淀粉样蛋白积累的变化中只起中等程度的作用,因此,环境因素可能在这种病理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这项研究的作者、新南威尔士大学精神病学学院健康大脑衰老中心的Rebecca Koncz博士说:“这些信息非常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虽然这些因素很重要,但实际上还有一些更重要的环境因素可能会对干预做出很好的反应。”
关于可变风险因素,研究人员检查了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胆固醇或心脏病史,是否与淀粉样蛋白负荷显著相关,以及这些因素是否有共同的基础。
然而,这项研究没有发现血管危险因素和淀粉样蛋白之间的联系,但研究人员表示,需要更大的研究来确定这一点。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确定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将导致减少淀粉样蛋白积累的干预措施,从而最终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100yiyao.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标注“来源:百医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均属于百医网网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承担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百医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本网站所有转载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在随时阅读、评论、分享百医网APP。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自然·免疫学》:打破传统认知!大坪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团队从头设计多肽,精准抑制细胞焦亡孔道功能,为炎症治疗开辟新途径 (2025-09-17)
- 流感季不用慌!Sci Adv:“抗体鸡尾酒”抗多种毒株还不怕突变,感染5天给药仍能救命 (2025-09-17)
- 新疆放慢构建当代中药家当系统 (2025-09-17)
- 《免疫》:科学家首次发现,最毒乳腺癌在转移前就拿下了抗癌前哨! (2025-09-17)
- Nature子刊:姜海/邓贤明团队开发高通量蛋白降解剂筛选平台,成功发现SKP2分子胶降解剂 (2025-09-17)
- Cell子刊:华人学者研究证实,短短几天垃圾饮食就会损伤大脑记忆,并提出解决办法 (2025-09-17)
- Nature:中国学者开发阿尔茨海默病颠覆性疗法——短肽通过应力释放,分解tau蛋白纤维 (2025-09-17)
- Nature:细胞世界也“内卷”——能量不足者,请“出列”! (2025-09-17)
- 调出《河北省另免费用一次性物品治理目次》部门物品 (2025-09-16)
- 浙江颁布深入医疗服务价钱改造试点首轮动静调整方案 (2025-09-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