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Biol Sci:PTEN缺失的结直肠癌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可操作靶点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5-02 10:52
本研究确定了PTEN与BET之间的合成致死性相互作用,并提供了p21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合成致死性的分子基础。PI3K/AKT信号级联对细胞生长和存活至关重要,在中经常被组成性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将PI3K招募到膜上,进而刺激PDK1和AKT,从而激活多种下游效应分子,包括调节细胞代谢、增殖、存活和迁移的效应分子。
PTEN是一种双磷酸酶,通过去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PIP3),是PI3K/AKT信号网络的主要负调控因子。PTEN基因位于染色体10q23上,在大多数癌症中PTEN基因缺失较多。因此,PTEN的功能丧失突变存在于多种癌症中。据报道,在(CRC)中,大约34.5%的病例发生PTEN缺失,表明其在CRC中作为肿瘤抑制因子的关键作用。PTEN缺失是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疾病进展、转移、耐药、预后差和生存有关。
目前针对pten缺陷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开发PI3K/AKT。已经开发了许多PI3K/mTOR或AKT抑制剂的特异性或双激酶抑制剂,但在过去十年中只有少数被引入临床。这一途径中大多数发展中的抑制剂无法进入临床,主要是因为这些激酶抑制剂作为单一疗法的使用以较差的临床结果告终。PI3K/AKT激酶抑制剂耐药的发生是另一个主要的临床挑战,因为PI3K和AKT抑制经常激活平行信号或诱导反馈介导的上游rtk激活。因此,最近出现了多种直接针对PTEN丢失的策略,包括PTEN活性的功能恢复和针对PTEN丢失的合成致死性。

图片来源:
近日,来自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癌症中心的研究者们在Int J Biol Sci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BET inhibition induces synthetic lethality in PTEN deficient colorectal cancers via dual action on p21CIP1/WAF1 的文章,该研究确定了PTEN和BET之间的合成致死相互作用,并为PTEN缺失的结直肠癌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可操作靶点。
PTEN是癌症中第二个最常改变的肿瘤抑制基因,仅次于p53。PTEN突变发生在18-30%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其失活与结直肠癌的病情进展和化疗治疗效果不佳有关。PTEN肿瘤抑制因子的缺失是结直肠癌(CRC)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治疗开发的靶点。

BET抑制诱导pten缺陷CRC细胞的合成致死
图片来源:
本研究报道了溴域和外端基序(BET)是结直肠癌中PTEN的合成致死伴侣。BET抑制(BETi)选择性诱导PTEN-/- CRC中G1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此外,BETi选择性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TEN-/- CRC肿瘤异种移植物在小鼠和患者来源的类器官中的生长。机制上,pten缺失的CRC细胞提高了胞质p21CIP1/WAF1的水平,该蛋白在Thr145位点被AKT过度磷酸化。BETi抑制pten缺陷CRC细胞中AKT的激活,随后降低p21 Thr145位点的磷酸化,从而促进其核易位。此外,BETi抑制MYC水平,从而增加细胞核中p21的总水平。过表达一种类似磷酸化的p21突变体(T145D)显著地挽救了BETi对pten缺陷CRC的作用。
这些结果表明,BETi对p21具有双重作用:通过抑制MYC提高p21水平,并通过抑制AKT将致癌(细胞质)p21转化为肿瘤抑制(核)p21。也就是,本研究确定了PTEN和BET之间的合成致死相互作用,并为PTEN缺失的结直肠癌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可操作靶点。

PTEN与BET合成致死性相互作用机理示意图
图片来源:
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了PTEN与BET之间的合成致死性相互作用,并提供了p21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合成致死性的分子基础。进一步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BET抑制剂对具有PTEN分子亚型的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是必要的。( 100yiyao.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 Aging:胡洪波/张惠媛/吴玉章/胡佳团队绘制人类T细胞衰老图谱 (2025-10-26)
- Nat Metab:厦门大学林圣彩团队揭示葡萄糖感知通路的关闭是维持大脑髓鞘修复的关键 (2025-10-26)
- 登上Cancer Cell:恒瑞医药TROP-2 ADC药物,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首次人试验数据发布 (2025-10-26)
- Science:肾脏应激源引起的线粒体DNA突变可能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器官衰退 (2025-10-25)
- Nature Genetics:告别拷贝数“估算”时代——ctyper如何利用泛基因组破译重复基因的序列天书? (2025-10-25)
- 《神经元》:科学家首次发现,TREM2-T96K突变与女性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相关! (2025-10-25)
- 2025年药物警戒任务会议召开 (2025-10-24)
- Nat Commun:皮肤细胞“变身”卵子?科学家开创不孕治疗新路径 (2025-10-24)
- 3D微纳机器人研究获进展 (2025-10-24)
- Science:1+1>2的智慧!蚂蚁的“建筑免疫”如何与个体隔离行为协同增强群体抗性 (2025-10-2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