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分析10万中国人,文化程度较低,死亡风险或增加93%,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高3倍 |
![]() |
来源:医诺维 2024-05-18 11:12
研究显示,获得更高教育水平的人,往往衰老的更慢,寿命更长,表明提高教育程度的干预措施,可能会减缓生物学衰老的速度并延长寿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子刊"The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premature mortality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a 10-year cohort study"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教育程度低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相比,小学没读完的人,过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93%,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高3.09倍。此外,收入是文化程度影响死亡风险的主要中介因素。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CCDRFS)队列中98658名参与者,来自中国31个省,有77789名年龄在30-69岁之间,年龄为48.52岁,并将个人死亡记录与国家死亡率监测系统(NMSS)联系起来,通过为期10年、以人口为基础的全国队列分析了教育与过早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个人教育程度数据来自CCDRFS,包括:小学没读完(24.87%)、小学毕业(21.12%)、初中毕业(31.86%)、高中及以上(22.14%)。
总的来讲,在小学没读完的人群中,女性占70.3%,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者的平均年龄最低,在收入最高的人中,个人收入随着教育程度稳步上升。
在平均9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3082人过早死亡。
结果发现,全因过早死亡率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死亡率较高。
具体来说,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相比,小学没读完的人,过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93%。
对于特定原因死亡率,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相比,小学没读完的人,心脑疾病死亡率增加60%,癌症死亡率增加53%,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209%,其他原因死亡率增加176%。

教育程度与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关系
按不同性别分析发现,教育程度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在男女中存在差异,小学没读完的男性全因死亡率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男性的1.78倍,而女性为2.15倍,这表明教育程度对女性死亡风险的影响更大。

性别差异
此外,教育程度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城市地区的影响更大。
最后,研究人员还分析了中介因素,发现收入、吸烟、饮酒以及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总共在男性教育与过早死亡之间的关联中占28.0%,在女性中占14.7%。其中,收入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在男性中占23.0%,在女性中占11.1%。
总而言之,在中国,教育程度低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在女性和城市人口中,有必要提高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避免低教育程度人群的不良健康后果。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月23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ffects of education on adult mortality:a glob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学历越高,死亡风险越低,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年,死亡风险降低1.9%。与未受过教育相比,完成6年教育的人(相当于小学毕业),死亡风险降低13.1%;完成12年教育的人(中学毕业),死亡风险降低24.5%;完成18年教育的人(大学毕业),死亡风险降低34.3%。

2024年3月1日,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etwork Open"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ducational Mobility,Pace of Aging,and Lifespan Among Participants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获得更高教育水平的人,往往衰老的更慢,寿命更长,表明提高教育程度的干预措施,可能会减缓生物学衰老的速度并延长寿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 Aging:胡洪波/张惠媛/吴玉章/胡佳团队绘制人类T细胞衰老图谱 (2025-10-26)
- Nat Metab:厦门大学林圣彩团队揭示葡萄糖感知通路的关闭是维持大脑髓鞘修复的关键 (2025-10-26)
- 登上Cancer Cell:恒瑞医药TROP-2 ADC药物,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首次人试验数据发布 (2025-10-26)
- Science:肾脏应激源引起的线粒体DNA突变可能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器官衰退 (2025-10-25)
- Nature Genetics:告别拷贝数“估算”时代——ctyper如何利用泛基因组破译重复基因的序列天书? (2025-10-25)
- 《神经元》:科学家首次发现,TREM2-T96K突变与女性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相关! (2025-10-25)
- 2025年药物警戒任务会议召开 (2025-10-24)
- Nat Commun:皮肤细胞“变身”卵子?科学家开创不孕治疗新路径 (2025-10-24)
- 3D微纳机器人研究获进展 (2025-10-24)
- Science:1+1>2的智慧!蚂蚁的“建筑免疫”如何与个体隔离行为协同增强群体抗性 (2025-10-2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