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复旦大学王碧芸/胡夕春团队发现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高效联合化疗方案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2-07-25 09:29
这项研究结果证实了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联合方案在一线患者中显著优于吉西他滨+顺铂,且在目前已知的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3期临床试验中,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联合方案取得了最长的中位PFS时间。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而在2020年,乳腺癌取代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WHO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死亡68万例。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据WHO预测,2020年中国新增乳腺癌病例高达41万。
乳腺癌大多预后良好,但是大约15%的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这类乳腺癌由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缺乏而得名,三阴性乳腺癌是最具侵袭性乳腺癌,更容易扩散转移,易复发,而且由于缺少治疗靶点,治疗药物有限,因此也被称为 最凶险乳腺癌 。
三阴性乳腺癌易出现内脏转移,中位总生存期多不到2年。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由于缺少靶点,治疗选择有限。近年来,对于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多聚焦于靶向治疗的应用,包括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PARP抑制剂以及抗体药物缀合物等。但相关靶向药物仅使分子表达阳性或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获益,对于三阴性乳腺癌这种高异质性的亚型,仍需要高效且普适的方案提高整体人群的获益。因此,化疗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碧芸、胡夕春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of Gemcitabine or Nab-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研究论文。
这项全国多中心的随机对照3期临床试验,对比了白蛋白紫杉醇+顺铂与吉西他滨+顺铂一线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证实了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联合方案在一线患者中显著优于吉西他滨+顺铂。

复旦肿瘤 对顺铂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应用的十年探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及泌尿肿瘤内科自2011年起一直致力于探索DNA损伤药物顺铂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铂类药物使肿瘤细胞中的DNA交联后断裂,在DNA损伤修复相对缺陷的三阴性乳腺癌中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前期,CBCSG006研究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证实了吉西他滨+顺铂较当时的经典组合吉西他滨+紫杉醇的优效性,奠定了吉西他滨+顺铂的联合方案在这类患者中的一线治疗地位,相关研究于2015年发表在了Lancet Oncology期刊上。
除吉西他滨外,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是否能够进一步协同发挥顺铂的抗肿瘤作用?为了探索顺铂联合的最佳拍档,该研究选择了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有效率最高且安全性良好的白蛋白紫杉醇作为联合药物,挑战吉西他滨+顺铂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一线地位。
白蛋白紫杉醇+顺铂方案为患者带来新选择
这项研究结果提示,白蛋白紫杉醇+顺铂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的吉西他滨+顺铂组,分别为9.8以及7.4个月。且在不同年龄、ECOG评分、月经状态、无病生存时间、转移部位、内脏转移情况、既往蒽环/紫杉类药物治疗状态的患者中,白蛋白紫杉醇+顺铂组在多数亚组中都可以观察到疗效上的显著获益。
在有效率方面,白蛋白紫杉醇+顺铂组的客观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吉西他滨+顺铂组。中位OS在白蛋白紫杉醇+顺铂组以及吉西他滨+顺铂组分别为26.3个月以及22.9个月。


这项研究结果证实了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联合方案在一线患者中显著优于吉西他滨+顺铂,且在目前已知的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3期临床试验中,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联合方案取得了最长的中位PFS时间。同时对于疾病负荷重、内脏转移多见的患者,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联合方案有助于控制疾病达到迅速缓解,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无法进行生物标记物检测以及经济困难无法支付昂贵靶向药物的患者,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联合方案或将成为新的标准一线方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方案同样可作为化疗骨架,与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靶向药物联合,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 Aging:胡洪波/张惠媛/吴玉章/胡佳团队绘制人类T细胞衰老图谱 (2025-10-26)
- Nat Metab:厦门大学林圣彩团队揭示葡萄糖感知通路的关闭是维持大脑髓鞘修复的关键 (2025-10-26)
- 登上Cancer Cell:恒瑞医药TROP-2 ADC药物,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首次人试验数据发布 (2025-10-26)
- Science:肾脏应激源引起的线粒体DNA突变可能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器官衰退 (2025-10-25)
- Nature Genetics:告别拷贝数“估算”时代——ctyper如何利用泛基因组破译重复基因的序列天书? (2025-10-25)
- 《神经元》:科学家首次发现,TREM2-T96K突变与女性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相关! (2025-10-25)
- 2025年药物警戒任务会议召开 (2025-10-24)
- Nat Commun:皮肤细胞“变身”卵子?科学家开创不孕治疗新路径 (2025-10-24)
- 3D微纳机器人研究获进展 (2025-10-24)
- Science:1+1>2的智慧!蚂蚁的“建筑免疫”如何与个体隔离行为协同增强群体抗性 (2025-10-2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