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Immunology |
![]() |
为了刻画免疫突触的力学特征,该团队使用了三维的超分辨率牵引力显微镜(super-resolution traction force microscopy, TFM)系统。在这个系统中,T细胞被诱导可与可变形的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微粒(DAAM粒子)形成物理活性突触(图1A)。每个颗粒表面的3D测量可以亚微米分辨率可视化CTL突触引起的物理变形。他们发现:CTL不仅扩散在DAAM颗粒上,而且还被推入其中,将接触区域压缩成直径~10 m的突触 陨石坑 (图1B和C)。CTL突触包含两个地形带:以正曲率为主的外围 陨石坑边缘 和以凹陷为特征的内部 陨石坑底 (图1D)。陨石坑底部是高度动态的。他们进一步发现CTL-DAAM颗粒突触中得陨石坑底与局部细胞骨架重塑引起(F-肌动蛋白的结构)有关。
图1 CTL形成压缩的、拓扑结构复杂的突触(Credit:Science Immunology)
CTL与靶细胞接触后,含素和颗粒酶的溶解颗粒运输到突触,在那里它们通过F-肌动蛋白网的间隙进入质膜。这些颗粒的胞外融合过程称为脱粒,导致穿孔素和颗粒酶定向释放到细胞间隙。Morgan Huse实验室早在2016年的Cell文章中发现跨突触施加的力的大小与靶细胞上穿孔素孔形成速度之间存在惊人的相关性,进而促进CTL杀伤【3】。在这篇文章中,他们进一步可视化施加力的同时观察脱颗粒。为了探索这一想法,他们开发了一个基于连续弹性理论(continuum elastic theory)的计算模型来研究基于F-肌动蛋白的突出力(protrusive forces)与靶标变形(target distortion)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如预期的那样,这两个指标都随着F-肌动蛋白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加。然而,F-肌动蛋白的组织也很重要,较大的簇诱导更明显的畸变。
为了进一步证实全局压缩、微模式突触拓扑结构是否是细胞毒性增强的特征,他们研究了缺乏F-actin依赖的力调节因子的CTL。他们重点关注两个肌动蛋白成核促进因子: WASp和WAVE2和一种支架蛋白Talin(是一种将整合素偶联到F-肌动蛋白皮层从而使力通过突触LFA-1传递)。他们发现Talin缺乏显着削弱了抗压强度和突起形成,而WASp和talin的缺失损害了突触内凸起的产生。相比之下,缺乏WAVE2的CTL没有表现出这些机械缺陷。此外,缺乏脂质磷酸酶PTEN的CTL在体外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并发挥更强的F-肌动蛋白依赖性突触作用力。作者们也发现在与刺激性DAAM粒子的结合中,PTEN缺陷的CTLs形成了更深的突触压缩陨石坑,表明整体压缩更强,并在靶标表面上诱发了更多的凸面特征。
接下来,该团队研究了以上力学指标是否也能描述体内产生的CD8+ T细胞分化状态的功能差异。特征识别表明,其抗压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和突出活动(protrusive activity)依次为: Tn Texh Tmem Teff(图2)。这一结果表明,T细胞耗竭不仅包括转录和分泌反应,还包括生物力学的输出。
图2 机械活性区分CD8+ T细胞不同分化状态(Credit:Science Immunology)
最后,他们想知道这种压缩接触是T细胞免疫突触的真正特征,或者只仅仅是细胞在柔软的球形颗粒上扩散的必然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们对吞噬免疫球蛋白G(IgG)包被的DAAM颗粒的固定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进行成像,并将它们与anti-CD3ε/ICAM-1包被靶标结合的OT-1 CTL的固定制剂进行比较(图3)。他们发现BMDM触点是全局拉伸的,在沿外围挤压的同时拉动吞噬杯的中心。这种机械活动模式与T细胞突触中的全局压缩基本相反。此外,他们还比较了涂有pMHC和ICAM-1的更硬、更小的DAAM颗粒(1000Pa,9 m)。与标准直径(300 Pa, 9 m)的软颗粒相比,这些靶标从野生型CTL中引发的环状F-肌动蛋白明显更多,表明靶细胞刚度会显著改变突触形成的机械结果。图3 巨噬细胞和T细胞利用相反的机械活性(Credit:Science Immunology)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低剂量维生素E也能治疗脂肪肝?中国研究证实,有效且更安全 (2025-02-24)
- Nat Genet:在人体中发现一种新的脂肪细胞亚型,有可能推进个性化的肥胖治疗 (2025-02-24)
- Cell Rep:揭示肺部中的CD4+TRM细胞亚群调节中性粒细胞哮喘发生机制 (2025-02-24)
- 工作时的体力劳动和空闲时的锻炼有区别?AJPM:别让工作累垮你!空闲时间锻炼才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关键 (2025-02-24)
- 北京大学最新Cell论文:李龙/宋晨/高宁团队揭示膜蛋白进入脂膜折叠的分子过程 (2025-02-23)
- Nature:当癌症疫苗遇上"癌王"!一场改写生命剧本的细胞革命 (2025-02-23)
- Nature Methods:窥探生命的分子之舞——PTEN活体成像技术开启神经科学新纪元 (2025-02-23)
- Science:复旦大学郁金泰团队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并利用AI找到潜在治疗药物 (2025-02-22)
- 迈威生物于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自主研发的靶向整合素 αvβ8 抗体的临床前研究成果 (2025-02-22)
- 抵御流感的秘密武器!Nat Immunol:来自真菌中的β (2025-02-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