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竟然有风险!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频繁日间小睡,易中招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的更危险! |
![]() |
午睡竟然有风险!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频繁日间小睡,易中招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的更危险!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3-25 10:52
对21,129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经常日间小睡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率增加显著相关,在睡眠超10小时及严重糖尿病患者中更明显,减少小睡或可降低心血管风险。在日常生活里,不少人都有日间小睡的习惯,想着能借此缓解疲劳、恢复精力。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许是个惬意的放松方式。可对于2型患者而言,日间小睡的影响可没那么简单。
近期,Diabetes Res Clin Pract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Daytime napping and risk of incident 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among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当下,糖尿病已然成为全球瞩目的健康问题。据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预计到205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13.1亿。在糖尿病引发的诸多并发症中,心疾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探寻并管控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睡眠模式对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其中日间小睡也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然而,在群体中,日间小睡与心风险、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此前并不明确。
此次研究,科研人员从英国生物银行选取了21,129名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在研究开始时,均未出现主要不良(MACE,包括、和中风)和癌症。研究人员通过问卷收集了患者的日间小睡习惯、睡眠时长等信息,运用专业方法,评估了日间小睡与MACE、全因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特异性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十分关键。在平均11.9年的随访期内,研究人员有重要发现:共记录到5,611例MACE病例,3,854例全因死亡病例,其中1,839例归因于心血管疾病。对比从不或很少日间小睡的患者,经常小睡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项风险指标升高。多变量调整后,经常小睡患者的MACE风险比为1.39;心肌梗死风险比达1.44;心力衰竭风险比是1.33;中风风险比为1.57。在死亡率方面,全因死亡率风险比为1.28;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比为1.33。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经常日间小睡与2型糖尿病患者MACE发生和全因死亡率增加存在关联。
进一步分析发现,睡眠时长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按睡眠时长分层分析显示,睡眠不足6小时或超过9小时且经常日间小睡的患者,MACE和全因死亡风险显著上升。这意味着,不合适的睡眠时长加上频繁日间小睡,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风险。

图 1:日间小睡和睡眠时间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关系
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同样影响着日间小睡与健康风险的关系。分层分析表明,不同严重程度的糖尿病患者中,日间小睡与MACE和全因死亡率的关联相似。但糖尿病严重程度较高且经常日间小睡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说明病情越严重,日间小睡带来的可能越高。

图 2:日间小睡和糖尿病严重程度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关系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日间小睡习惯不容忽视。经常日间小睡可能增加MACE和全因死亡率,睡眠时长和糖尿病严重程度对这种风险有影响。这一研究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提供了重要参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自身日间小睡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当然,由于个体身体状况不同,具体健康管理措施需咨询专业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更好地维护健康。(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Yang XH, Liu Y, Jiang XX, et al. Daytime napping and risk of incident 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among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Diabetes Res Clin Pract.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5, 2025. doi:10.1016/j.diabres.2025.11206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Science:肾脏应激源引起的线粒体DNA突变可能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器官衰退 (2025-10-25)
- Nature Genetics:告别拷贝数“估算”时代——ctyper如何利用泛基因组破译重复基因的序列天书? (2025-10-25)
- 《神经元》:科学家首次发现,TREM2-T96K突变与女性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相关! (2025-10-25)
- 2025年药物警戒任务会议召开 (2025-10-24)
- Nat Commun:皮肤细胞“变身”卵子?科学家开创不孕治疗新路径 (2025-10-24)
- 3D微纳机器人研究获进展 (2025-10-24)
- Science:1+1>2的智慧!蚂蚁的“建筑免疫”如何与个体隔离行为协同增强群体抗性 (2025-10-24)
- 西藏社保系统完成跨越式倒退 织密高原“平易近生保证网” (2025-10-23)
- 重磅!杭州医保新政宣布!来岁1月1日起施行 (2025-10-23)
- “搞笑诺贝尔奖”研究,再登Cell子刊:人类也可以通过肛门呼吸,关键时刻能救命,已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2025-10-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