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3D打印+类器官神技!Biofabrication:生物打印多细胞类器官模型,再现真实肿瘤微环境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8-21 11:32
本研究通过生物打印技术构建患者来源的异质性肾细胞癌类器官,其保留原始肿瘤特征,可用于个性化药物筛选,为肾癌个性化治疗提供可靠模型。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临床中,肾(RCC)患者对化疗不敏感,效果也因人而异,治疗方案的制定一直是难题。肿瘤异质性被认为是治疗失败、耐药和复发的关键原因,因此构建能反映患者个体肿瘤特征的模型至关重要。
近日,Biofabrication发表的一项研究Bioprinting of patient-derived heterogeneous renal cell carcinoma organoids for personalized therapy通过生物打印技术成功构建患者来源的异质性肾细胞癌类器官,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工具。
研究团队利用挤出式高通量生物打印机,生成了大小均一的异质性肾细胞癌类器官,实现了批量自动化构建与质量控制。这些生物打印的类器官(BP-organoids)保留了原始肿瘤的病理形态和基因突变/表达特征,长期培养后仍维持类器官间和患者间的异质性,适合患者特异性药物筛选。
研究成功建立了5名患者来源的BP-organoids,涵盖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未分类肾细胞癌和嫌色性肾细胞癌三种亚型。培养14天后,组织学分析显示,不同亚型的BP-organoids呈现出与原始肿瘤相似的特征: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形成中空囊状结构,未分类肾细胞癌出现空泡结构,嫌色性肾细胞癌聚集成实体结构。荧光染色显示,所有BP-organoids的Ki-67表达增加,表明其具有增殖活性。
生物打印结构内的肾细胞癌形成了四种异质性表型: 管腔型 、 管腔 实体型 、 空泡型 和 实体型 ,这些表型可在同一患者或不同个体中共存,体现了肿瘤内和肿瘤间的异质性。部分管腔型BP-organoids形成多腔室和腺体样结构,显示出高度有序的形态。ATP、CA9等标志物的高表达,证实BP-organoids不仅具有肾癌表型,还具备一定成熟功能。
图1. BP类器官再现了原始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特征
癌症标志物分析显示,5名患者样本中CD44和CD133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体现了患者间异质性;同一患者BP-organoids不同区域的CD44+细胞表达差异,则反映了肿瘤内异质性。相关性分析发现,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CD133阳性率与患者TNM分期和T分期正相关,提示其可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标志物。
基因分析证实,BP-organoids保留了原始肿瘤的基因突变和表达谱。超过90%的单核苷酸变异得以保留,患者组织与配对BP-organoids的相关系数平均达97%,23个肾癌驱动基因中95%的突变特征一致。RNA-seq结果也显示BP-organoids能忠实再现原始肿瘤的基因表达模式。
图2. BP类器官再现了相应原始肿瘤的遗传特征
高通量生物打印的类器官(HT-BP organoids)表现出异质性药物反应:替西罗莫司仅对HT-BP organoid #4有效;依维莫司对#3和#5敏感;顺铂和表阿霉素对#1、#2和#3敏感,而所有样本对卡博替尼均不敏感。这些结果与类器官的表型和基因型高度相关,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研究还构建了多细胞共培养模型,加入肾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后,肿瘤恶性程度提高,网络更完善,抗血管生成和抗纤维化药物在该模型中表现出不同杀伤能力。此外,通过整合多细胞聚集体制造与生物打印技术,成功构建血管化高阶肿瘤组装体,再现了体内肿瘤与间质的功能相互作用。
图3. 生物打印的多细胞类器官模型
综上,这项研究通过生物打印技术构建的肾细胞癌类器官,能忠实反映原始肿瘤的异质性和遗传特征,为个性化药物筛选提供了可靠模型。高通量生物打印解决了样本量小的问题,多细胞模型进一步模拟了肿瘤微环境,为精准治疗奠定了基础。这一技术不仅推动了肾癌基础研究,更有望在未来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为肾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Mao S, Xie R, Shou J, Pang Y, Sun W. Bioprinting of patient-derived heterogeneous renal cell carcinoma organoids for personalized therapy.Biofabrication. 2025;17(4):10.1088/1758-5090/adecc5. Published 2025 Aug 12. doi:10.1088/1758-5090/adecc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新疆放慢构建当代中药家当系统 (2025-09-17)
- 《免疫》:科学家首次发现,最毒乳腺癌在转移前就拿下了抗癌前哨! (2025-09-17)
- Nature子刊:姜海/邓贤明团队开发高通量蛋白降解剂筛选平台,成功发现SKP2分子胶降解剂 (2025-09-17)
- Cell子刊:华人学者研究证实,短短几天垃圾饮食就会损伤大脑记忆,并提出解决办法 (2025-09-17)
- Nature:中国学者开发阿尔茨海默病颠覆性疗法——短肽通过应力释放,分解tau蛋白纤维 (2025-09-17)
- Nature:细胞世界也“内卷”——能量不足者,请“出列”! (2025-09-17)
- 调出《河北省另免费用一次性物品治理目次》部门物品 (2025-09-16)
- 浙江颁布深入医疗服务价钱改造试点首轮动静调整方案 (2025-09-16)
- Nature:DNA甲基化“随机时钟”EVOFLUX破译肿瘤演化史,重塑临床预后新维度 (2025-09-16)
- Nature Medicine:全面总结微塑料/纳米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025-09-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