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草价格高涨牵动业界神经 |
![]() |
盛产于我国的蒿草又重新回到每公斤8元的高价位,并引起国内外企业争先抢购。此情此景与2005年何其相似,“蒿贱伤农”的教训尚未走远,眼下这轮蒿草价格高涨又会带来什么?
新一轮价格循环是否会再现?
蒿草收购价从去年底就已经开始上涨,今年5、6月份有所缓和,之后又继续上扬,且来势汹汹。9月已是临近蒿草收购的尾声,但蒿草价格仍在上涨,平均收购价格更是攀升至8元/公斤的高位。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青蒿市场回暖、农民种植面积减少造成的供求不平衡所致。经历2005年“蒿贱伤农”的教训后,我国蒿草的种植面积急剧减少,仅重庆市蒿草种植面积就从2006年的80万亩,减少到现在的不足5万亩。
业内人士认为,当年无限放大蒿草市场潜力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如今的蒿农都变得谨慎,有订单才种;国内企业同样行事谨慎,来多少订单就种多少。再者,国内粮食等农作物纷纷涨价,农民种植蒿草并非获利最丰,蒿草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波动和优胜劣汰,很多厂家在竞争中退出,这种蒿草涨价的行情也不足以支撑他们重拾信心。,目前蒿草市场整体稳定,厂家按照自己的订单和生产计划去种,再现“蒿贱伤农”的机会不大。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政府有关部门仍应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尽可能规避蒿草涨价可能带来的扰乱市场秩序等潜在风险。
提高青蒿素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也许此次蒿草不会重演“蒿贱伤农”的故事,但终究难掩长久以来的产业困局。作为蒿草的原产地以及青蒿素单方、复方药品的原研国,中国却一直处在青蒿产业链的低端,“墙内开花墙外香”或许就是当前国内青蒿产业的写照。如何延伸蒿草衍生物的附加值,让中国的制剂在国际利益分配上掌握主动成为了业内热议的焦点。
这次蒿草抢购再次将印度抗疟药企推到了我们的面前。然而,这还只是一种表象,更深层次来说,低价抢购蒿草只是印度青蒿类仿制药企的一种战术,而其在国际抗疟药市场上的步步紧逼更让人担忧。
不论从符合欧盟、FDA的标准来看,还是从国际市场的开拓和销售来看,印度青蒿制剂类产品的水平比国内企业相对都要高,而且其国内政策宽松,批文速度快。有数据显示,印度企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压低青蒿素原料的价格,用价格换市场,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2009年,我国青蒿素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同比下降24.2%。在前有诺华挡道,后有印度紧逼的处境下,国内蒿草产业创新突围刻不容缓。
国家政策扶持的导向应多头并进,多培养几个制剂供应商,如果只有极少数中国企业去开拓国际市场,和印度企业竞争,在数量上就已经吃亏了。
要将中国的青蒿素产业重心向下游制剂转移,并拓展国际市场,注册也是不可回避的一大挑战。昆明某青蒿素制剂生产企业人士表示,当前国内青蒿素制剂企业出口主要靠自己在国外注册和销售,大多针对私立市场。
然而,公立市场是当前国际蒿草产品的主流市场。眼下,科技创新,加强对国际游戏规则的了解,增强国际沟通能力,增强在相关政策制定上的话语权,都是国内青蒿素制剂企业的“必修课”。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生物学DeepSeek来了!华人学者联合英伟达推出最大生物学AI模型,完全开源,可生成所有生命的基因组,甚至从头设计生命 (2025-02-24)
- Nat Med:新研究发现利用CAR (2025-02-24)
- 战胜时间的癌症斗士!Nature:HIV病毒蛋白Nef助力新型CAR (2025-02-24)
- 《癌症通讯》:一旦感染,阴魂不散!新桥医院团队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能将促癌“写入”宿主细胞基因组 (2025-02-24)
- 厦门大学和万泰生物联合研制生产的P85-Ab鼻咽癌诊断检测试剂盒入选2024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 (2025-02-24)
- Cell Biomaterials:北京大学林志强/张强团队全面综述脑病中的线粒体——从分子结构机制到靶向治疗 (2025-02-24)
- Cell:脑细胞模拟肌肉信号传导来增强学习和记忆 (2025-02-24)
- 柳叶刀:AAV基因疗法,帮助遗传性失明儿童重见光明 (2025-02-24)
- 血管中也有“捣蛋鬼”!Angiogenesis研究用可视化血管类器官模型,揪出“捣乱分子”,给新药研发“开绿灯”! (2025-02-24)
- Cell Stem Cell:揭示成年人类大脑中神经干细胞被激活的分子机制 (2025-02-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