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外资药品的价格坚冰

外资药品的价格坚冰

  外资药企为何不愿意通过降价来进入基本药物目录?RDPAC的理由是,原研药厂在GMP认证等方面更为严格,质量更有保证。如果短期内企业的多个产品被连续大幅度降价,那企业在安排生产、人员招聘、市场推广等各个方面必将陷入混乱。他们呼吁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价格调整体制,并确保政策稳定性。

 

  但国内药厂显然并不这么看,“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价差,质量会有这么大差别么?”一家国内药企负责人反问。

 

  环丙沙星注射剂为例,德国拜耳医药的药品名为“西普乐”,其200mg/100ml规格的单独定价为84.60元,而国产的环丙沙星注射剂每瓶4.50 元,价差1880%。国内生产该品种的企业包括重庆天圣制药、浙江医药等。

 

  国产药整体利润基本在7%到8%,而外资药一般在30%到40%,高价药利润率则更高。

 

  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指出,原因很复杂:外资药物质量执行标准高于国内标准;外资企业在全球有统一的定价体系,一般不会为中国市场单独定价。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外资企业而言,药价难以撼动。”此前发改委对原研药动手降价,是外资药品第一次遭遇政府降价。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首次将“降价利剑”指向外资药企:在公布降低的48个通用名、174个品规单独定价药品最高零售价格中,外资原研药占据了近62%的比例,平均降价幅度19%。目前为止,选择主动降价,以价格换取市场的只有默沙东。

 

  去年1月,杭州默沙东制药公司主动下调旗下明星产品:“舒降之”(通用名:辛伐他汀片)药物价格。20毫克7片装的价格调整为25元;40毫克5片装调整为30.70元。相比发改委规定的最高限价,降幅超过50%。下调后的价格比浙江京新药业生产的国产辛伐他汀片同样品规27元价格还低。

 

  一家外资药厂总经理直言,“舒降之降价是个特例,它之所以愿意降价进入基层医疗市场,是因为它在高端三级医院市场的份额受到其他品牌药的挤压。所以降价不是常规行为,我们也不可能效仿。”

 

  大部分跨国药企的主要市场份额还在二三级医院,如果以降价的方式谋求进入基层医疗市场,在二三级医院的药品销售额也会大幅下降,甚至超过在基层医疗机构所获取到新份额。所以外资药企不会愿意主动降价。

 

  2010上半年,样本医院销售前20强中14个席位被外企占领,平均增长32.7%,合计所占市场份额21.1%。在三级医院,外资药物、进口药市场份额超过一半。

 

  目前这种状况,是符合上海市制订医改方案和基本药物增补目录的最初思路的,“他们就是希望,价格高的进大医院卖,价格便宜的,量大,进入基层医疗机构销售。”作为最基本一线用药,基本药物同质化程度较高,价格则相对较低,定位于低端市场。

 

  基本药物将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该人士指出,如果过多的高价药入选,必将引发政府财政的支付压力。事实上,基本药物零差率,已经让各地的财政补贴吃紧。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