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OTC市场 > 非处方药对症服用 不要“卷入”四使用误区

非处方药对症服用 不要“卷入”四使用误区

  非处方药对症服用 不要“卷入”四使用误区。如今,市民感觉身体轻微不适时,都选择自行到药店购买用药。然而,很多市民对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并不了解。那么该如何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呢?据了解,处方药需凭医师或其它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出售,并在医师、药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主要包括人体服用后可能会产生依赖性、药物毒性较大、特定疾病使用的特殊药品以及需要进一步观察药物活性和副作用的新药。但是很多人对非处方药存在很多误区,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看看你有没有这些错误认识吧。


  非处方药使用误区1:随意滥用。同样一种病状常常有不同的病因,没根据病因用药会造成滥用药品。小惠发现孩子感冒了,没有仔细分析孩子的病状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就去药店随便买了一盒治疗感冒的药给宝宝服用,这就犯了随意滥用OTC药品的错误。老年人头痛可能是高血压或神经痛引起的,应该及时就医,家人不要总是以为是感冒引起的,吃些阿司匹林或止痛片就可以了。

 
  非处方药使用误区2:过量用药:药物用量的多少要结合个人用药史和身体体质,尤其老人、小孩、孕妇、哺乳期妇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要注意适量用药。如果只是一味加大用量,并不能加快疾病的康复甚至会导致不良反应。例如有不少妈妈看了电视广告就天天给孩子补钙补锌,殊不知正常的饮食人体是可以吸收到足够的钙和锌,每个孩子不考虑体质差异都天天补充钙和锌,就是过量用药了。

  
  非处方药使用误区3:不当长期用药。不当长期用药是指某一疾病长期不愈甚至病情加重而患者一直使用治疗该病的初级药物,这种忽视症状发展变化的误区不仅会引起不良反应,更可能导致加重病情。“OTC药品对其治病的疗程有规定,一般来说,解热镇痛类药可用于解热和镇痛,疗程分别为3?5天;镇静催眠药不超过1周;抗酸药1周;胃肠解痉药1天;感冒药5?7天;祛痰镇咳药1周。若超过疗程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应尽快到医院求医,以确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丘振文药师介绍道。


  非处方药使用误区4:随意联合用药。很多不同药品之间的成分是有重复的,尤其是中西复方药剂和西药有成分重叠,随意几种药一起吃,以为可以增强疗效,殊不知这种联合用药常会适得其反。此外,非处方药和保健品一起使用也要谨慎,一些保健品的成分不明确或者添加了非法成分,与非处方药联合使用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市民日常能在药店购买到的基本上是非处方药品,即OTC药品。它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但是OTC药品还细分为甲类OTC和乙类OTC。甲类(红色)的可在医院、药店销售;乙类(绿色)的可以在医院、药店、超市、宾馆等地方销售。所以,市民选择自我药疗的,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最好在驻店药师的指导下购买适合自身症状的药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采取正确方法、剂量来对症服用。在有处方的情况下,要经过药师审核后才可配药。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