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成本上涨 医院“独门秘方”已到保护期

成本上涨 医院“独门秘方”已到保护期

  近日,市民陈女士从青岛市立医院买了个药膏挺好用,但这药外面药店根本买不到。10月20日在打听一番后,得知陈女士用的这种药确实是医院的“独门秘方”,在医院他们叫“自产药”。每年到这个时候,市民陈女士的手就掉一些皮屑,不过最近陈女士从青岛市立医院发现了个好药。但问题出现了,这药不好找。

 

  这药叫肤宝。非常普通,味道也不香,但还真是好用,用过够手软和很多。大小药店找了一圈没有,在旁边的大小医院也找不到,这是医院的独门秘方,只有市立医院有。同样,43岁患风湿病的姜女士也遇到了这样的事。在住院期间,医生给了用了几种药品感觉效果不错,但后来发现是人家医院自己研发的,外面没有。价格不贵,关键是管用。

 

  其实,岛城很多医院都有自己的自产药,而且销量不错,最关键是价格非常便宜。犹豫这些药都不值钱,没有厂家愿意生产,但临床上又必须要用到,所以医院就自己生产,目前一些医院的自产药都是这种情况。这些药品都是医院多名老中医、老专家根据患者需要研发的。

 

  有些药品市场上没有供应,临床又非得用它,逼着医院自己生产。而除了“被逼”生产的情况,还有一种是医院为了患者治疗主动开发研究的。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目前共有38个制剂品种(经药监局批准注册发有批准文号),涵盖了胆石科、神经科、风湿科、内科、外科等多个科室,其中消石利胆合剂等已经用了二三十年。

 

  物价局规定,自产药的定价只能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百分之五的利润。价格主要包括三部分:需要的各种药材的费用、制作过程中技术设施的消耗。但这些年,医院都没把人员管理费用计算在内。跟市场上相比,这些自产药的价格非常便宜了。自产药虽然好,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多年来,大多数医院自产药的种类越来越少,有些医院的药厂规模、人员配备也在逐渐缩小。

 

  据医院内部人士称:这些年,原料成本涨了好几倍,可是药品定价还是以前的价格。自产药基本维持在收支平衡的状态,有时甚至入不敷出。八医每个月自产药的产值在两万元左右,盈利大约七八千元,这个数字甚至不够几个工作人员的工资。有些药做了就赔钱,可是还不能不做。

 

  根据有关规定,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还得经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随着市场上药品种类的丰富,医院现在正在通过各种途径保护自产药。首先是扩大宣传,告诉医生医院里都有哪些种类的自产药,需要时可以用于临床。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