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短期取消药品加成没有太大影响

短期取消药品加成没有太大影响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自新医改方案提出“对公立医院增加药事服务费,同时取消7%-15%的药品加成”,又再次强调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一些省区进行了试点,其中触发医院的巨大阻力,也激起业界的不同声音。
  对于这项政策,药品制造企业保持观望的态度。有不少药企认为,由于企业并不直接面对医院,短期内“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将不会对药品生产形势产生太大的影响。对医药商业流通环节而言,短期内可能影响不大,但是未来怎样才能保住医院市场的一席之地,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而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就等同于从医药流通利益链条上退出。
  无可否认,取消药品加成后高价药的利润空间或者会受到一定的挤压,这类品种的一部分利润空间会被削减,但企业可能会从产量上对此进行调节。有学者认为,如果政府补贴不到位,制药企业还会重新成为医院“开源”的主要对象。甚至有业内人士对“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能否真正杜绝“以药养医”表示怀疑。
  尽管医改配套方案细则尚未出台,但种种迹象表明,有关部门对于“取消药品加成”的决心已经势不可挡。自最新医改方案里提出的“对公立医院增加药事服务费,同时取消7%~15%的药品加成”后,在今年年初召开的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再次将其明确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尽管具体配套方案尚未公布,取消药品加成已经开始在全国不少医改试点医院中着手推行。继广东韶关、南京等地已经开始尝试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之后,江西等地亦于春节后出台了取消15%药价加成的试点方案细则。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新医改方案在面世之后不可能短期内马上推行,保守估计,将采取在多个省市内布置更广泛的试点,而真正要在全国普遍推开估计要等到2010年之后,而这3年时间慢慢形成的“蝴蝶效应”,或许亦有可能逐步改变医药制造和商业流通环节的现有格局。
  医疗机构阻力最大   
  目前,从医改试点情况来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面临医院方面的阻力较大,公立医院改革将成为医改推进的“攻坚战”,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医改方案在全国推行的步伐。
  中信建投的分析师周鸣杰认为,主要目的是打击“看病贵”的灰色地带,将老百姓看病的费用降下来;但取消之后,不少医院将面临政策性亏损,甚至连正常开销都将受到影响,这部分还需要政府相应补贴。而日信证券的池东辉亦表示,一旦取消药价加成后,对很多医院来说,都面临亏损的风险,根深蒂固的“以药养医”的现状更加剧了取消“存量”医院药品加价的难度,如果主要靠政府补贴,基本是补不过来的。某医疗机构负责人认为,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而承受巨大压力,尽管医改势在必行,但期望有关部门可以出台详细的补贴方案,让医疗机构可以“软着陆”。
  事实上,去年9月份,发改委在新版的药品价格改革文件中,已经提出了实行“等额加价”政策,以遏制药价虚高。有消息人士称,国家发改委已经于当时着手调查外企生产药品和原研药价格成本。据了解,由于原研药价格是仿制药的两三倍甚至更高,不少“大处方”行为被指以此获得收益更多。而一旦实施等额加价,医院采购的药品只能按固定数额实行加价出售给患者,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处方”的做法,无论高价药还是低价药所获收益相同。但“等额加价”的做法并未如愿实施,同时有部分外资企业在得知国家酝酿这一政策后,联手中国外商制药企业协会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关于医院药品加价率政策研究项目分析报告和行业建议》,直指当时尚在讨论的药品等额加价政策。
  有分析人士就此指出,“等额加价”限制了“大处方”,同时也对于进入医院的药品利润实行了“一刀切”,仅仅调整了顺加差率就引起强烈反应,而取消了药价加成,对于外企原研药的医疗终端销售份额可能冲击会较大,少了15%的加成,一些相同品类的外企高价原研药和国产仿制药竞争力可能不相上下,势必会影响这些品种的销售,同时也给了国产仿制药抢占这部分市场的时机。
  上海第一财经研究院医药行业研究员黄丁毅表示,如果单从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来看,制药企业药品的招标采购与进入医院后的销售基本不受影响,但是如果政府补贴不到位,制药企业可能又会重新成为医院“开源”的主要对象。
  取消加成尚无良方  
  2月5日,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2009年全国医疗服务监督工作会议上表示,相关部门仍不能有效解决取消药品加成的问题。马晓伟在谈到公立医院改革时表示,改革的重点是“医药分家”,实行药品零差率,而何时开始取消药品加成,取消到何种程度,目前仍是相关部门没能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尽管有关部门明确表示要实行“药品零差率”政策,且在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仅半个月后的2009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即再次强调指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将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来解决。然而,截至目前,取消药品加成却在试点中触发了医院的巨大阻力,也激起业界的不同声音。马晓伟日前表示,对于将作为补充由于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亏损而出现的药事服务费,具体究竟一张处方要收取多少费用,仍需要进一步讨论。
  与医疗机构激烈的反应不同,作为产业上游的药品制造企业却对此保持着观望的态度。有不少药企均认为,由于企业并不直接面对医院,短期内“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将不会对药品生产形势产生太大的影响。据了解,针对药品价格,目前国家发改委仅规定了最高零售价,但由于我国药品制造企业众多,且生产的品种繁多、不同厂家的成本控制水平不一,药品出厂价格亦没有统一规定。更有一些具有自主定价权的药品不会受到“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限制。
  尽管有业界人士认为,目前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利益寻租空间仍很大,不排除药厂自己定出厂价,通过经销环节与医院在药品采购中进行灰色交易的可能。然而,有分析人士对“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能否真正杜绝“以药养医”表示怀疑。他认为,药品零差率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切断药企与医院的联系,只是单纯压缩了医院的利润空间,并且对抑制医生开“大处方”效果有限。该人士表示,“取消药品加成”目前看来对处方药的销售模式影响不大,因由是医生处方的垄断性和隐蔽性,只要医生的处方机制不发生根本改变,定价高的药品销售情况就不会有太多变化。
  一位医药行业研究员亦向记者表示,取消加成、降低药价而相关的医院药事补贴机制不能跟上,只会刺激医院处方量加大,短期看,要想撼动医药市场格局的稳定性不太可能。“高价药的利润空间或者会受到一定挤压,因为取消药品加成无疑是削减了这类品种的一部分利润空间,但企业可能会从产量上对此实行调节,如果需求刚性,即使调低医院销售价,只要中标后走量加大,实则对销售总额影响不大。”
  另外,取消加成可能会带来大众“消费行为”的改变,在零售店购药的患者在相近支出的情况下,往往会到医院就诊,毕竟患者对医院权威性的信任不可动摇,找医生比到药店心里有底,去民营医院也没有到公立医院托底。
  北京市社区常用药实行零差率销售以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均门急诊量一下子增加了3.4倍。这点,企业要予以关注,随着患者分流情况,营销资源上在各终端予以倾斜,特别是一些双跨品种。
  如何保障企业内部销售团队的有效激励,如何均衡各种商业和终端的价格体系和利益促动是伴随而来的,,将成为取消药品加成后,企业必须要解决的营销问题了。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