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从樟树药交会细看药品交易

从樟树药交会细看药品交易

  第40届樟树药交会不久前刚刚结束。此届樟交会参展厂商数量、成交额、参会代表人数均再创新高。尽管结果喜人,但仍存隐忧。随着医药行业新型营销方式的不断涌现,药材交易会这一传统营销模式受到挑战,交易功能退居其次。同时,全国几乎每周至少有一次药品交易会,使得药企患上参展疲劳症,不仅分流樟交会客流,也影响了展会水平。

 

  佳绩之下难掩隐忧

  樟树药业源远流长,历经1800年不衰,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是海内外药界同仁公认的“国药之都”。自1958年开始,樟树全国药交会已成功举办了40届,在业界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场互惠、机制互动、优势互补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曾经是我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药材药品交易平台。

 

  然而,对于已经举办了40届、步入不惑之年的樟树药交会而言,当前的佳绩之下却着实有着不小的困惑:药交会的影响力在下降,金字招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位药材经销商表示,以前的药交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当时周边地区还没有具有同样影响力的平台。但现在各省基本上都有类似的交易会,而且随着民营医药公司的崛起,真正在药交会上订货的客商越来越少。

 

  樟树市药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日益便捷,众多医药企业的营销模式开始出现变化,药交会对于这样的企业而言如同鸡肋,可来可不来。

 

  有关药企负责人表示:每年都要接到几十个邀约参展的电话,实在顾不过来,就只选择了三、四个邻省的药交会去展示一下。不过从所参展的药交会来看,几乎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新意。

 

  坚守传统固本开源

  针对药交会参展疲劳症的出现,专家认为,首先要坚守传统医药交易活动中的历史文化精神,这是传统医药交易活动的灵魂。传统药交会应该走向大城市。

 

  但樟交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不太现实,药交会并不只是单纯的展会经济,必须要有地方深厚的药业文化元素。樟树的药文化有1800年的历史,这是其他市县所不具备的。在大城市举办传统药交会,人气上去了,但缺少药文化的支撑,长期下去就失去魅力,就很难产生品牌效应。

 

  况且,药交会的投入很大,重新选择举办城市,投入是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这位负责人认为,应当支持樟树药业做大做强,不断巩固药都的地位,让以后的樟交会上档次、有规模、影响力更大,从而吸引更多知名药企参展。

 

  其次,要扩大交易地的功能,将交易地扩大成为流通中心、生产中心和种植基地。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磊认为,传统交易活动已不能够满足企业的交易需求,传统的交易地点必须附带更多的市场因素,才能够吸引企业积极参与。

 

  在樟树,传统的交易之所以得以千年繁盛,主要原因是樟树的中药炮制工艺带来的影响力。但随着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逐步进入传统的中药加工生产领域,依靠传统工艺来吸引交易企业已越来越困难。

 

  他提出,传统的医药药品交易活动地必须在坚持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依靠新的科技、新的物流手段、建设药材种植和生产基地等方式走出新路。目前,樟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万亩,医药企业总数达95家,医药流通企业18家,初步形成了药地、药企、药市齐头并进,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