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家庭药品存放有“五怕” |
![]() |
怕湿
片剂中含有淀粉等辅料,吸收水分后会潮解或粘连;糖衣片吸潮后会出现花斑、变色,甚至发生膨胀和霉变,不仅使药效大打折扣,有时还会出现毒副作用。
比如阿司匹林受潮后会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变质药品会散发醋酸味,而且会刺激胃肠道,甚至会诱发胃黏膜出血;易受潮的还有酵母片、葡萄糖酸钙、胶囊剂等。
建议:密封保存,每次服用完,要把盖拧紧;也可以用软木塞塞住瓶口。
怕光
常用的维生素C和鱼肝油遇光后药效会降低;硝酸甘油作为心脑血管患者的急救药物,如果不避光避热保存,会失去药效;抗生素类、注射剂药品也怕光。
建议:避光储存,避免放在窗台等阳光直射的地方。
怕热
研究发现,药物的化学反应会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温度每上升10℃,化学反应速度就加快2至4倍。胶囊受热会出现软化、粘连等现象;眼药水会产生絮状物、霉变、结晶等;冲剂受热容易发黏、结块、生虫;栓剂多用于插入肛门和阴道中,在人体37℃的体温下逐渐被吸收,在酷暑中很容易发生质变;一些特殊药物,如胰岛素、丙种球蛋白等,应该放在2至10℃的冰箱中冷藏。
建议: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储存条件进行保存。说明书上室温指10℃至30℃;阴凉处指不超过20℃;冷处指2℃至10℃。药品一旦发生颜色或形状的改变,就别再服用,但栓剂在高温下软化后,冷藏在冰箱中还能用。
怕冷
有些药物也怕冷。比如糖浆放在冰箱里,会出现沉淀、结晶,药物浓度不均,导致服用时剂量不准确;皮肤外用乳膏剂,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会导致基质分层,影响药效。
建议:这些药室温下保存即可。开封的糖浆一定要盖好盖子,用多少取多少,只能倒出,不要往回倒。
怕虫
中药多为膏、丹、丸、散,制作这些药物有时会添加蜂蜜,所以特别招虫子。
建议:按照医嘱保存,注意防潮、防霉;冰箱如果没有控湿功能,不宜存放中药材。

- 相关报道
-
- 中疾控:建议公众暑期出游关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2025-07-14)
- 高温湿热如何祛湿养生?医务人员分享夏至健康攻略 (2025-06-19)
- 视力好就代表眼睛健康?专家揭示眼健康误区 (2025-06-09)
- 中疾控专家:新冠疫情正在一些省份出现下降趋势 (2025-06-06)
- 回应家长关切 中医药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护航 (2025-06-04)
- 最新研究显示 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升至43.7% (2025-05-26)
-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保健与防治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 (2025-05-22)
- 专家:儿童肥胖是营养失衡的表现 需多方共同关注 (2025-05-21)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专家:长期吃生冷食物和“苦夏减重”均不可取 (2025-05-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