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合用一支牙膏危害很大 |
![]() |
有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家庭使用大管(125克以上)牙膏。人们普遍认为,大管牙膏在价钱上更划算,而且能用很长时间。
其实,用牙膏小管反而更好,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一管牙膏不要用太久,因为牙膏使用时间越久,暴露在空气中的机会就越多,与牙刷的接触频率就越高,接触细菌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
二、一家人不要合用一管牙膏。因为每个人的口腔都是一个有多种细菌存在的环境,平时我们再认真刷牙,也只是减少牙齿表面存留的细菌,不可能完全杜绝,尤其是在牙刷毛的间隙中会有细菌附着。如果一家人合用一管牙膏,所有人口腔中的细菌都会在管口聚集,随后又被别人的牙刷带走。
所以说,越多人使用同一管牙膏,牙膏管口的细菌存积就越多,细菌传播的几率就越高。
三、牙膏最好换着用。目前牙膏的种类琳琅满目,大致可分为普通牙膏、药物牙膏与含氟牙膏三大类。在普通牙膏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有口腔保健作用的药物或防龋功效的氟化物,就变成药物牙膏和含氟牙膏。每个人要根据自己口腔特点和需要来选择,应该尽量换着使用不同的牙膏,这样,就能发挥不同牙膏多方面的功效,从而维护口腔健康。
口腔专家建议,牙刷应该每三个月换一次,虽然对牙膏的更换时间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牙膏的使用时间也不宜太长,最好一个多月一换。
牙膏正确使用
有关专家提醒市民,美白、亮白牙膏仅对外源性色斑适用,而对牙齿发育异常的情况基本没有效果;另外,市面上还有多种类型的药物牙膏,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这些药物牙膏,因此消费者在选购牙膏时应先了解清楚自己的牙齿状况。
美白仅对表面起作用
据有关专家介绍,去垢增白牙膏是常见药物牙膏中的一种,这类牙膏中含有过氧化物或羟磷灰石等药物,采用摩擦和化学漂白的原理去除牙齿表面的着色,起到洁白牙齿的作用。因此,美白牙膏仅有助于去除牙齿的外源性色斑,对于那些爱抽烟、爱喝咖啡以及长期大量喝茶的人来说,美白牙膏比较适用。但四环素牙、氟斑牙等具有的色斑是内源性色斑,是由于牙齿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对这种内源性色斑,美白牙膏基本没有效果。
另外,有关专家提醒市民不要走入美白牙膏的误区:一是牙齿的正常颜色是类似象牙色或带有光泽的淡黄色,而绝非广告中的纯白色。二是牙膏的主要作用是清洁口腔,美白、去火等功效只是它的辅助作用,既无法彻底消除牙齿色斑,也不能去除牙石。因此,消费者没有必要迷信美白牙膏,而且,美白牙膏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即使浓度较低,也仍会给一部分口腔黏膜较薄弱或牙齿敏感的人的口腔带来刺激,儿童及牙齿磨耗严重、牙本质敏感的人要慎用。
如何挑选合适的药物牙膏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种类的药物牙膏,除了美白牙膏外,还有含氟的、消炎的、防过敏的等等,那么如何才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的牙膏呢?牙科的有关专家建议,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需要提醒的是,药物牙膏不能替代药品,如果牙齿出现症状还是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含氟牙膏是将适量氟化物加入牙膏内,具有预防龋齿功能的一种牙膏。氟可以提高牙齿的抗腐蚀能力、抑制致龋细菌的生长繁殖。正常口腔环境中也有一定量的氟存在,但其浓度不足以引起以上变化。因此,含氟牙膏的使用是在安全范围内增加口腔局部的氟,在牙齿表面形成强有力的保护层,从而减少龋齿的发生。由于儿童存在吞咽牙膏的情况,因此,建议3岁以下的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氟牙膏,4至6岁儿童应在大人指导下使用,每次刷牙使用量应为黄豆粒大小。
对于消炎牙膏,它是在普通牙膏的基础上加入某些抗菌药物以消炎抗菌、抑制牙结石和菌斑的形成,起到改善口腔环境、预防和辅助治疗牙龈出血、牙周病的作用。但消炎牙膏特别是抑菌性强的牙膏不能长期使用,否则会导致口腔内正常菌群失调,因此,建议市民使用消炎牙膏时应一到两个月更换一次其他类型的牙膏。
防过敏牙膏里含有硝酸钾或氯化锶等脱敏成分,对牙本质过敏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因此牙本质敏感的人可选用这种牙膏。
另外,有关专家特别提醒家长,不要让儿童长期使用药物牙膏,药物牙膏对口腔疾病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使用时间长了,反而会影响儿童口腔卫生,因为许多药物牙膏中含有生物碱和刺激性强的物质,长期使用不仅可以损害口腔内的娇嫩黏膜,还会因长期不断的较强刺激,使牙龈、口腔、舌头、口唇、咽喉等处发炎。有些药物牙膏有很浓的苦辣味,这种异味常常使人发生胃肠不适。有些药物牙膏中被加进一些染色素,长期使用会使牙齿失去光泽。因此,对儿童来说,要少用或不用药物牙膏。

- 相关报道
-
- 中疾控:建议公众暑期出游关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2025-07-14)
- 高温湿热如何祛湿养生?医务人员分享夏至健康攻略 (2025-06-19)
- 视力好就代表眼睛健康?专家揭示眼健康误区 (2025-06-09)
- 中疾控专家:新冠疫情正在一些省份出现下降趋势 (2025-06-06)
- 回应家长关切 中医药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护航 (2025-06-04)
- 最新研究显示 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升至43.7% (2025-05-26)
-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保健与防治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 (2025-05-22)
- 专家:儿童肥胖是营养失衡的表现 需多方共同关注 (2025-05-21)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专家:长期吃生冷食物和“苦夏减重”均不可取 (2025-05-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