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一走让你更健康 |
![]() |
我们都想要自己保有健康的身体,但世界没有白吃的午餐,所以想要让自己身体好,我们必然要做出相应的锻炼和运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冬天的天气更为干燥和寒冷,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进行锻炼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太过于高强度的,每天快步走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走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无需太多技巧,对身体冲击较低,不易引起运动伤害,对关节的压力也小,特别适合背痛、膝关节退化的人。
健走的种类可分为:
1.基础健走:时速4.8公里以下,约平常行走速度的健走。适合较少运动、体能较差者。姿势是头抬高、两眼凝视前方,上半身直立,肩颈放松不驼背,骨盆保持正中,步伐大小以舒适为原则。虽然基础健走对体重控制与提升体能效果不显著,但任何时间都能进行。
2.体适能健走:时速4.8公里以上,步伐更轻快,搭配更多双手摆动,运动强度较高,效果较好,一般人只要身体状况许可,就可进行体适能健走。上半身略向前引,手肘成90度,手臂摆动配合脚步快慢;步伐不必刻意迈开,但应以后脚跟先着地,其次是前足,最后脚尖蹬离地面,且脚步要放轻,以减少对膝关节的冲击。速度快时,肩膀可随手臂前后摆动。
运动可分为暖身期、运动期与缓和期。暖身是为调节身体各系统,加速神经传导速度,减少肌肉黏滞性,增加肌肉收缩的效率与柔软度,以减少运动伤害,建议依序从头到脚,将各主要关节、肌肉伸展开来,一般暖身约5到10分钟,可视情况增加。
健走的运动期至少要15至20分钟,最好达20至30分钟,以个人身体可接受、无不适为原则。由于运动使较多血液分布在四肢,缓和运动则可维持静脉回流,避免氧气输送不够,头晕目眩。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适当的缓和运动可减少心肌缺氧、心率不整及其它并发症。缓和运动通常约5至10分钟。
健走频率则因个人身体状况与年龄而有差异,一般而言每周3至5次即可。
一般认为,走路无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健走是低强度有氧运动,时速达6.4公里以上,可训练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胆固醇、三酸肝油脂与体脂肪,有助控制体重;而且对热的适应力会变好,同时增强骨骼、韧带与肌腱的强度,更能减少焦虑、抑郁,增强免疫力。
运动应循序渐进,若身体出现不适,如头晕、疼痛,立即休息。服装应透气排汗,有助调节体温,较宽松或伸缩性良好的衣服较舒服。由于运动时脚掌会略为胀大,应选一双柔软的鞋子,前端预留空间,好让脚趾能伸展。
健走的场地应路面好走,公园、绿地或一些景点的步道都是不错的选择,尽量避开车水马龙的地方,沿途最好有可供喝水休息的商店、凉亭。
TIPS:很多朋友有每天锻炼的好习惯,在寒冷的冬天,这样的习惯也没有因季节的变化而中断。冬季进行适当的锻炼,可以御寒抗病、磨练意志。但是,冬季锻炼如果不当,很容易给自己的身体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掌握冬季锻炼的一些安全知识很重要。
室外锻炼时,人体的肌肤暴露在寒风中,容易使肌肉关节变硬,暴露部分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能力降低。因此,进行锻炼的时候,应该穿上保暖、轻柔的运动服装,另外,对于暴露在外的手、鼻、眼、耳等部位要保护好,以防冻伤。
冬季锻炼前的准备活动特别的重要,尤其在准备进行较强的体育活动时,要用平时2-3倍的时间进行准备活动,这样,能有效防止肌肉和关节受伤。准备活动主要是活动四肢关节和肌肉,还可以上下跳动来增加体温和身体的柔软性。
冬季野外锻炼对于人体的体能消耗较大,容易疲劳,锻炼前最好事先定好合适的运动量。对于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在温度骤降的天气里进行锻炼要特别的小心,最好尽量避免剧烈的野外运动,天气条件不好时,进行室内锻炼也同样会取得良好的运动效果。

- 相关报道
-
- 中疾控:建议公众暑期出游关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2025-07-14)
- 高温湿热如何祛湿养生?医务人员分享夏至健康攻略 (2025-06-19)
- 视力好就代表眼睛健康?专家揭示眼健康误区 (2025-06-09)
- 中疾控专家:新冠疫情正在一些省份出现下降趋势 (2025-06-06)
- 回应家长关切 中医药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护航 (2025-06-04)
- 最新研究显示 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升至43.7% (2025-05-26)
-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保健与防治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 (2025-05-22)
- 专家:儿童肥胖是营养失衡的表现 需多方共同关注 (2025-05-21)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专家:长期吃生冷食物和“苦夏减重”均不可取 (2025-05-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