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日常调理 > 唱歌跑调病名为失歌症

唱歌跑调病名为失歌症

“你没有一句唱在调子上,为什么还总爱唱个不停?可是我真听不出自己走调在哪里啊?”你的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唱歌爱跑调却总是自恋地充当“麦霸”。当然,最大的问题不是五音不全,而是他们天生就感觉不出自己在跑调。

年关将至,聚会繁多,“失歌症患者”又要出来“横行肆虐”,这个词语也就此位列新浪微博搜索热词排行榜第一名。记者就此采访了我省医学界相关专家,专家表示,“失歌症”是个新名词,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表现欲”相结合,才导致了“失歌症”的产生。

“失歌症”出现比例大约4%

不是每个人都是左小祖咒,刻意的唱歌跑调也能“自成一派”。最先炒红“失歌症”名词的是果壳网。果壳健康在网站文章中写道,失歌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4%左右,但研究者们认为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可能导致了失歌症,而且这种识别障碍在现实音乐情景下会被放大,进而出现音乐相关记忆障碍。就像色弱者无法分清波长相近的颜色一样,失歌者无法区别出音高相近的音符。他们听力正常,发音亦无异常,言语交流也完全没有问题,但就是对音乐一窍不通,听不懂也唱不来。

为了进一步理解“失歌症”的具体情况,果壳健康用两首歌做了一个案例。《土耳其进行曲》和《菊花台》的绝大部分音乐都是由音高相邻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节奏组成的。“失歌症”患者若是察觉不出旋律里的差别,自然也就无法把握整体旋律的整体变化。而失歌者跟音乐相关的记忆障碍,表现为即使是已经听过上千次的旋律,在他们听来还是陌生,所以他们很难学习唱歌。另一方面,他们也听不出不和谐的曲调。婴儿对音阶和节拍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大约9个月的婴儿就表现出对连续音阶的喜好。这种能力与后天培养无关,似乎是人大脑的一项特殊的能力,而患了失歌症的人却对连续的音阶无明确偏好。

网友:五音不全终于有权威学名了

“失歌症”的新名词一出现,不少网友“欣喜若狂”,“终于找到我五音不全的问题在哪里了,原来是失歌症。”不少在KTV“死不开口”的网友非常开心,“我终于找到堂皇拒绝KTV的理由了,原来我是这4%中的一分子。”“终于给五音不全找了个权威的学名了,居然叫失歌症。”

记者在一些社区网站上看到,类似于“跑调也要唱歌”一类的小组层出不穷。穿梭于这些网络小组小站的网友都是些热爱唱歌但总是五音不全的“跑调专业户”。新浪微博网友“Julia_Zhu”说,“这个太贴切我了。我的死党就是一开口就跑调的典型,但我绝对没有想到他这毛病居然是天生的。”

专家分析“失歌症”

与遗传因素有关,个人表现欲“加剧”“病情”

“失歌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分析,出现“失歌症”状况的患者在认知情况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系外,患者自身的表现欲也是“加剧”失歌症的原因之一。

袁勇贵主任建议,如果想要缓解“失歌症”的情况,应该先从纠正患者过强的表现欲开始。比方说可以采用将“失歌症”患者的歌曲录下来,让他自己听一听的方法。

“失歌症”严格说不是一种病态

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邵伟波主任表示,他并没有听过“失歌症”这一说法,在临床上,也从没有碰到过单纯的因失去唱歌能力而就诊的患者。而且专家指出,严格地说,这还不能称为一种病态,这需要和自己前后对照相比,有的人生下来就对音乐不“敏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是有个体差异的,就好比很多人对于空间差异的感知也是有差异的,很多女性自称没有开车的天赋,她们的空间感和方向感就没有男性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