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日常调理 > 正确预防疾病 欢度健康“黄金周”

正确预防疾病 欢度健康“黄金周”

欢度十一健康黄金周时,请您关注以下几点:

1.饭前便后要洗手

注意手的卫生,平时常洗手,饭前、便后手要洗净。

洗手的步骤和方法

用流动的水、肥皂或皂液,认真地搓洗双手。洗手的范围包括指尖、指缝、指关节处、掌心、手背,要将手的各个部位清洗到位。

洗完手如何擦手

①使用清洁卫生的擦手巾擦手,如果擦手巾不干净,会造成手的再次污染。

②用完毛巾后,要将其洗净、晾干,以防孳生细菌、霉菌,最好拿到太阳下暴晒,或者隔一段时间用水煮一煮。

③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卫生纸巾、面巾纸擦手,最好到商场、超市去购买纸巾,并注意纸巾包装上明确标注有生产制造商的名称和其他信息。

2.原料选购要把关

应该买安全卫生的食品。食品包装胀袋、漏气,超过保质期就不能再吃了。要仔细辨别生产日期、保质期及保存条件,不买过保质期的食物。尽量少购买高危食品,如路边摊贩出售的自制熟食、凉拌菜、豆制品;不吃过期的、无标识的、包装破损的食品。

3.隔夜饭菜要冷藏

日常做菜,尽量本着吃多少做多少的原则,未吃完的剩饭菜一定要在冰箱里冷藏保存。各种蔬菜加热后在放置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含有亚硝酸盐,而且放置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越高,因此吃隔夜青菜,存在亚硝酸盐中毒的风险,尤其是幼儿。在低温下存放比在室温下存放,亚硝酸盐的含量要少得多。如果煮的蔬菜太多,可将煮熟的菜分成两份,将暂时不吃的一份用保鲜膜封住后放在冰箱内冷藏,但时间也不宜太长,吃前必须再加热杀菌。

4.冰箱内保存食物要注意

虽然电冰箱对食品有防腐保鲜作用,但冰箱并不是食品安全的“保险箱”,因为冰箱中的食品可能受到一些嗜低温的细菌的污染,如耶尔森氏菌,这种细菌随未再加热的食品进入结肠后,可使结肠黏膜脱落,发生肿胀,引起广泛炎症,致人腹痛、腹泻、呕吐,引起耶尔森氏菌结肠炎,是人们所说的“冰箱病”的一种。

因此,电冰箱存放的食物要生熟分开,而且最好用保鲜膜包好,以防食物在冰箱内交叉污染。熟食在食用前要加热消毒,温度必须达到70℃以上且持续2分钟以上。食品存放时间不宜过久。将蔬菜存放数日后再食用是相当危险的,即使储存在冰箱内也不应超过3天;定期对冰箱进行清洗、消毒。

5.加工海鲜要煮熟热透

目前正值市民吃各种水产品的旺季,家庭加工水产品如处理不当,极易发生中毒。一些市民认为海鲜鲜活就不能发生食物中毒,只有腐败变质的海产品才能引发食物中毒,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海鲜中导致腹泻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这些病菌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除了自身所带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

预防海鲜引起的食物中毒要做到,一是加工海鲜时要彻底加热;二是加工过程中要做到工具、容器专用,生熟分开,禁止洗生海鲜的场所洗青菜、水果、工具、容器等;三是吃剩过夜的熟海鲜再食用时,要彻底加热;四是严禁使用发生赤潮海域的海产品;五是制作海鲜时一定要选料,除去腐败变质类海鲜。因此建议吃海鲜最好不要贪鲜,要煮熟煮透再吃。喜欢吃海鲜的人切忌吃得过多,即使是加热煮熟后的海鲜也不能一次过量食用,否则会产生胃肠道反应。

6.外出郊游饮食需谨慎

十一黄金周是旅游的高峰时节,与朋友们或家人相约外出游玩是许多人会选择的放松方式。而外出郊游误食或饮食不当造成中毒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外出郊游在饮食上应格外注意,确保我们在野外不仅玩得痛快、安全,吃得也正确、保险,不让危险从最脆弱的环节乘虚而入。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