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过度体检有害健康 逾三成疾病可预防避免 |
![]() |
新闻背景
9月19日,联合国召开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认为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人类的头号杀手,2008年全球有36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占该年全球死亡总人数的63%,其中9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预防非传染性疾病,正确的健康知识和先进的健康管理模式非常重要。中国健康管理专家说,现在大家都比较重视每年一度的体检,但传统体检在预测健康风险方面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靶向体检助欧美人癌症率下降
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道疾病,通常也被称为慢病(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中收入国家因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5倍于因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未来10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将上升17%。
联合国发布该信息的同一天,“北大MBA校友会健康管理基地”正举行揭牌仪式,6000名校友将接受与以往体检不同的全新健康管理服务。专家说,非传染性疾病有个特点是致病原因清楚,国际公认的四大因素是烟草使用、缺乏身体活动、有害使用酒精和不良饮食。如何从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预防?除了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外,改进体检理念和方式很关键。
现在大众越来越重视体检报告。但传统体检,就像让人在一本字典里找一个错字,很难找。很多单位都有这样的情况,体检报告正常,但没多久就有人得了肿瘤,体检漏诊了;但如果告诉你字典某页至某页间可能有一个错字,找起来就容易很多,这是最新的健康管理靶向体检。
哈佛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长说,美国曾通过各种付费机制倡导全民体检,但研究发现,10年的体检并没有对美国人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产生影响,所以后面他们走的就不是这条路,而是通过私人医生社区体检来管理人们的健康。
美国有严格的健康指南,告诉人们怎么体检。比如,胰腺癌平均生存率就是45天,其凶险在于胰腺位于人腹膜后面,平时做B超根本看不到,所以一般B超体检报告会说一切正常,但过两个月,可能就发现已到癌症晚期了。相反,如果你知道自己是胰腺癌高风险人群,大夫就不会让你做一般的B超,而是会先给你一包泻药,等肠子空了再做B超,那样就会比较清晰地看到胰腺的状况,以便提早预防。美国84%的医疗费用于治疗慢病,近10年来慢病没有呈增长趋势。50%高血压患者得到控制,肿瘤发病率在下降。1972-2004年,美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58%。欧盟慢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日本慢病也在下降,肿瘤控制率每年以0.3%的速度下降。但我们的慢病和医疗费用都在增加。中国83%的死亡与“富贵病”有关。兰德公司预测,从2005年到2015年,心脏病、糖尿病和中风,将使中国的GDP损失5580亿美元。
过度体检也有害健康
很多人认为,体检时检查的项目越多越好,使用的仪器设备越先进越好。王占山说,其实,过度体检会带来很多伤害。比如做一次胸部CT,辐射剂量相当于拍100张X光片。
在医学界很有影响力的一本核心杂志曾刊文说,对北京一家医院13361人的体检报告分析表明,没有证据显示胸片X光片检查对发现癌症有效,所有得肺癌的人都没在这个比例里面,但是我们现在都还在用X线进行这项检查。
美国不赞成人们都去做所有项目的体检,其健康指南提醒,80%的结肠癌是息肉病变引起的,一般从50岁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检查即可。上一任总统布什的医生就给他安排了肠癌检查,奥巴马总统因为不到50岁,医生就没给他安排这项。这个检查结果非常清晰可靠,每检查一次可间隔5年。
美国也不建议在成年人中筛查膀胱癌,因为早期发现不了。65岁以上女性,如果连续做2次宫颈癌检查(每次间隔3年)都正常,可终身不做这项检查。肺癌CT检查也是如此,不用每年都做,一般间隔是3年。
1/3疾病可通过预防来避免
一个人健康与否,与很多因素有关,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习惯、职业特点等,但如何保持健康,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从体检入手,因为1/3疾病是通过预防保健来避免的。
以前人们认为,像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这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缺少运动和吃的太好,因此被称为“富贵病”。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种观念存在很大的误解,目前非传染性疾病威胁的最大群体恰恰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穷人。
美国有个调查,慢病发病率一般是从40岁开始,65岁达到高峰,其中30%的人死于45岁―55岁,正是事业有成的时候。现在我国疾病发病特点呈年轻化、晚期化、疾病集中化趋势。我们有1千万糖尿病患者、2亿心血管病患者、3亿多体重超标肥胖者,38%的人睡眠有问题。不少人事业上很成功,但健康知识盲区很多,2/3的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糖尿病,更不懂得怎样与医生沟通,导致错过了早期预防。

- 相关报道
-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专家:长期吃生冷食物和“苦夏减重”均不可取 (2025-05-06)
- 专家提示:重点儿童疫苗接种不可忽视 (2025-04-25)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科普疫苗接种关键五问 (2025-04-25)
- 发生运动损伤如何急救处置?专家解答 (2025-04-18)
- 吃叶黄素会导致干眼症吗?叶黄素能预防近视?专家揭秘 (2025-04-09)
- 世界唐氏综合征日:守护“唐宝宝”,用爱点亮希望之光 (2025-03-21)
- 如何避免罹患慢性肾脏病?专家:规律休息、不熬夜很重要 (2025-03-19)
- “减肥大计”席卷浙江大地 体重管理成春日新风潮 (2025-03-17)
- 国家版减肥指南来了!权威食谱,细化到地区,全是干货→ (2025-03-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