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重点预防食源性疾病 |
![]() |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人体患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从这个概念
出发当不包括一些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病、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然而国际上有人把
这类疾病也归为食源性疾患的范畴。顾名思义,凡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
传染性疾病)均属食源性疾患。
1984年WHO将“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一词作为正式的专业术语,以代替历史上使用的“食物中毒”一词,并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食源性疾病的特征
1、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过程中,食物本身并不致病,只是起了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vehicle)作用;
2、导致人体罹患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质是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致病因子(pathogenic
agents);
3、人体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可以引起以急性中毒或急性感染两种病理变化为主要发病特点的各类临床综合征(syndromes)。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
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6.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8.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 相关报道
-
- “三伏贴”究竟应该怎么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提醒 (2025-07-16)
- 中疾控:建议公众暑期出游关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2025-07-14)
- 高温湿热如何祛湿养生?医务人员分享夏至健康攻略 (2025-06-19)
- 视力好就代表眼睛健康?专家揭示眼健康误区 (2025-06-09)
- 中疾控专家:新冠疫情正在一些省份出现下降趋势 (2025-06-06)
- 回应家长关切 中医药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护航 (2025-06-04)
- 最新研究显示 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升至43.7% (2025-05-26)
-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保健与防治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 (2025-05-22)
- 专家:儿童肥胖是营养失衡的表现 需多方共同关注 (2025-05-21)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