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如何摆脱员工"执行力差"的现象

如何摆脱员工"执行力差"的现象

  在近期公司召开的管理班子总结会上,各中心副总对相关部门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其中,大多数管理者不约而同都提到一个共同的话题:目前公司各层级管理者的执行力差。大家认为公司内部存在有制度不按制度执行,有方案不按方案操作,有计划不按计划落实,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推诿扯皮、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的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是执行力差、管理责任意识淡薄而造成的。但执行力差,究竟是谁的责任?如何才能摆脱“执行力差”的怪圈,相信大多数中小企业都会遇到或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困惑。

 

  其实,导致企业执行力差的根源在于企业的决策层,在于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经营管理系统,从管理的角度去剖析,导致企业出现“执行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形成凝聚力的执行文化。在企业中管理习惯在规范和约束着员工的工作行为,而管理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靠员工自觉性是不够的,需要管理者把提升执行力作为一种日常化、常态化工作常抓不懈。

 

  二、管理规章制度不严谨,不合理、朝令夕改。尤其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存在这种现象,中小企业的管理往往是补丁式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多数规章制度单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制订,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和严肃性,时间一长随着问题的解决制度就会自动失效,但制度依然存在,下属在执行过程中就会陷入盲区:执行吧已经不合理了,不执行吧制度还存在。

 

  三、管理制度执行过程过于繁锁。高效执行是效率和效益的最优结合,但在实际工作中制度制订者没有考虑执行的流程,造成高的执行成本,低的执行效率,在实践中往往无疾而终。

 

  四、缺乏将工作分解和培训的方法。在执行中讲究有章必依,有章可依。就需要把工作进行分解,每一项工作需要明确工作完成标准、完成时间、具体责任人、考核办法及考核提报部门,同时要给员工进行制度培训,形成可量化、可考核、可操作的执行标准,保证在执行过程中不偏离目标,不转嫁责任。

 

  五、缺乏执行过程中的检查系统。现实中很多领导喜欢对员工说:“不要给我讲过程,我要的是结果”,就像一位将军对其营长说:“不要给我说死了多少人,我要的是山头给我拿下来没有”。

 

  执行要的是“结果”,讲究的是“过程”。没有检核和监督的工作是无法按要求标准和时间完成的,工作靠自觉性是不行的。因此,执行力在过程中需要有专人或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督稽查工作,保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让员工养成良好的执行习惯。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