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的障碍何在?如何绕开? |
![]() |
春雨宣布融资5000万美元不到两周,丁香园9月2日宣布融资7000万美元,再一次刷新移动医疗融资金额的记录。这消息让移动医疗健康圈子里的人兴奋了一把,仿佛自己明天马上能IPO,能融千万美金似的。移动医疗因为给用户带来的便利性让人觉得空间无限,但这个概念和产品10多年前就有了。在中国,中卫莱康2005年就将远程心电检测仪投放市场,好大夫在线2006年就推出医患交流平台。这两年,由于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兴起,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更加方便,加上大数据的概念,移动医疗的火更是越烧越旺,给大家更大的想象空间。光2013年中国本土推出的智能血压计、血糖仪就有好多款,象木木、康康、糖护士、乐心等。
但冷静的一看,在中国做移动医疗的,有成功IPO的没有?有成功退出的没有?与传统的医疗器械或服务公司相比,有在大把赚钱的没有?一眼扫过去,真没有。可以说,移动医疗还在早春时节,明媚的春光还在期盼之中。我自己从2012年起,就在琢磨移动医疗这个方向,就在思索这么好的方向为什么没有成功的移动医疗的公司,我到底应该从哪个角度哪个细分市场切入?在觉得想明白后,自己在13年初成立了快乐妈咪,试图切入孕妇这个细分人群,而且先切入这个细分人群的一个细分产品,用于胎心监护的胎语仪。现在一年半过去,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理解,是时候与业界同仁分享一下了。
抛开医患交流问诊等其他纯互联网服务平台,我们谈到的移动医疗一定是带有设备的,用户使用设备采集数据,医生远程或后台自动查看采集的数据然后给出建议或诊断,那么它牵涉到厂家、医院或平台、医生和患者。下面的几个问题我们是必须考虑的。
1、医生对数据的认可。因为设备是用户自己使用,那么就存在误操作的可能,采集的数据可能不可靠。即使是用户正确使用,仍然存在医生对采集数据认可的问题。在中国,即使是一家三甲医院的拍片,拿到另外一家三甲医院去,都需要病人重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度医疗问题,更多的是医生不敢承担数据出错的风险。因此注定移动医疗设备产生的数据很难被医生当做诊断的依据。要能用于医生的临床诊断,这设备一定是医院采购和认可的,这大大增加了厂商销售的门槛。从这点来看,移动医疗一点都不提高效率,不能降低成本。
2、使用人群。移动医疗瞄准的主要是慢性病,在家对身体的基本特征进行检测,比如血压、血糖、心电、睡眠等等。但慢性病人群的主体是老人,这个人群至少在中国有几个特点,1:一般退休后,舍不得花钱;2:相信补品偏方,而不相信现代医学;3:不爱折腾新产品,接受新产品新技术障碍比较大;4:讳疾忌医,不到万不得已,舍不得去看病治疗。这几个特点注定了移动医疗这新鲜玩意儿难以推广。另外一方面,虽然社会化媒体很适合传播新鲜事物,但人们往往避讳谈及自己的疾病,不乐意通过微博、微信分享自己的病情、治疗情况,因此即使有个很不错的设备,也很难传播。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部门省份CT、磁共振查看用度下调 医保价钱立项让免费更规范 (2025-05-23)
- 国度医保局已体例印发28批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立项指南 (2025-05-23)
- 世卫年夜会“传统医药”主题边会在日内瓦举办 (2025-05-22)
- 家庭大夫服务逐渐扩展笼罩 成安康“知心管家” (2025-05-20)
- 政策解读:2025年度辽宁省医保基金监管航行查看任务方案 (2025-05-20)
- 京津冀三地药监部分结合出台药品零售企业允许治理规则 (2025-05-19)
- 河南省2024年度医保基金清理任务提速2个月 (2025-05-19)
- 国度西医药治理局:推进食养药膳从教训烹调向尺度化转型 (2025-05-16)
- “互联网 + 照顾护士”服务形式或缓解家庭医疗照顾护士难题 (2025-05-14)
- 3家药企垄断质料药被罚没3.25亿元 (2025-05-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