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医院新绩效分配制度:医务者收入与药脱钩 |
![]() |
考核医护人员,不再简单根据工作量来定,而是有了一把更科学全面的标尺。记者近日从第十人民医院获悉:医院打造了一套绩效分配制度升级版,从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成本控制、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对医护人员进行综合绩效评价,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按传统绩效考核办法,不同科室医护人员收入存在较大差距。急诊、ICU、儿科等科室虽然业务繁忙、工作压力大、所担风险高,但由于收支相抵的余额较低,尽管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付出多,但收入却明显低于一些以收治常规疾病为主、门诊量大、床位周转率高的科室。十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新绩效分配模式转从考核经济效益,升级为多维度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病种难易程度、临床科研产出、教学质量、成本控制、医药费用控制和医德医风等。同时,医务人员收入不再与科室经济和药品等收入挂钩。
收治疑难、危重和复杂疾病患者,不再变成吃力不讨好的事。为鼓励临床医生更多地开展难度较高的三、四级手术,十院除考核基本临床工作量,还通过设置附加系数的方法,引导医生主动收治更多疑难、复杂、危重患者。以泌尿外科为例,推行新绩效分配方案后,膀胱癌、前列腺癌手术数量显著增长;新分配方式鼓励并导向多学科协作诊疗,使得腹腔、盆腔多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住院治疗更顺畅。
医院医技和护理人员的考核也设立了多项指标。通常认为,超声、放射、检验、病理等医技科室属于辅助部门,按临床医生要求开展工作,提升绩效余地似乎不大。而新推出的绩效考核制度,则综合考核医技人员所出具报告的质量、速度、检查准确率、病人预约等候检查的时间、配合临床科室开展新技术等,提升空间一下子广阔了。
对护士来说,同样是打针、换药、监测病情,处在不同科室,面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其工作量考核都有讲究。新绩效分配向劳动强度大、风险高、技术性强的护理岗位倾斜,再综合考虑护理质量等因素,最终形成具体的绩效分配数额。
新绩效分配制度试行后,十院的CMI指数(国际公认的反应医疗机构产出效能的敏感指标)大幅度提高到0.95,已达到沪上三甲医院平均水平。医院在全市“万人满意度调查”中排名医疗机构前列,患者满意度有所提升。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互联网 + 照顾护士”服务形式或缓解家庭医疗照顾护士难题 (2025-05-14)
- 3家药企垄断质料药被罚没3.25亿元 (2025-05-14)
- 新疆:慎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笼罩74个县(市、区) (2025-05-14)
- 上海市调整可另免费一次性使用医疗东西目次 (2025-05-13)
- 青海对于推动医保药品间接结算的关照 (2025-05-13)
- 河北省《医疗机构药物警戒技术规范》处所尺度宣布 (2025-05-12)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