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硫氰酸红霉素为何产能难以完全释放?

硫氰酸红霉素为何产能难以完全释放?

  近3年来,硫氰酸红霉素出口呈现持续上扬趋势,特别是在2008、2009年两年,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8%和25%,成为同类抗生素中间体中增量较高的品种。与此同时,其价格也呈上涨趋势,特别是今年前3个月,硫氰酸红霉素的国内报价已经从380元/公斤上涨到450元/公斤,出口报价也涨到了67-68美元/十亿单位,但市场仍然供不应求。  

 

  产能难以完全释放

 

  硫氰酸红霉素作为生产大环内酯类原料药的母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用于合成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红霉素的衍生物。我国主要有五大硫氰酸红霉素生产企业,依次为: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山山制药有限公司、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新乡华星药厂,总共占了市场90%以上的份额,其中前三家企业的产能都在2000吨以上,全行业产能累计已经超过10000万吨,按理应该能够满足市场之需。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09年硫氰酸红霉素的实际产量还不到产能的一半,也就是说,企业开工不足。而这恰恰是困扰这一市场供求关系的原因之一,也是硫氰酸红霉素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2008年初,硫氰酸红霉素国内市场价格也曾一路飙升,4月初达到400元/公斤。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某硫氰酸红霉素主要生产企业因环保问题而停产整顿,导致市场供应紧张。吴惠芳说,硫氰酸红霉素产能不能全部释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有毒的硫氰酸很难通过环保处理,需要大量的水稀释。而我国自2008年发布《制药工业污水处理办法》后,对各项环保指标都有所提升,环保成本非常高。“在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日益严格的情况下,硫氰酸红霉素生产企业都根据各自的环保情况组织生产,在环保不达标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开足产能。”

  

  理性回落有待时日

 

  目前有消息称,已经有一家新企业进入硫氰酸红霉素市场,如果几个月后产品上市,硫氰酸红霉素价格或将回归理性,市场供需矛盾有望缓解。

 

  那么,硫氰酸红霉素的市场需求一直存在,为何鲜有进入者?巴艳凤表示,硫氰酸红霉素是发酵类产品,属于上规模的品种,一个发酵罐的产量就有几百吨,质量达到稳定也需要一段时间。尽管近年来制剂市场对硫氰酸红霉素的需求不断扩大,下游产品需求旺盛,但是与青霉素工业盐等发酵类大宗原料药广阔的下游产品线相比,硫氰酸红霉素下游制剂的延伸和需求仍然有限,从需求总量来看还属于一个小品种。目前国内医院市场大环内酯类药品平均增长率为10.36%,与头孢类25.94%增长率和青霉素类25.77%的增长率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众所周知,发酵类产品尽管技术门槛不高,但是投入较大,如果不能尽快产生规模效益,投入和产出会严重失衡。正是因为如此,硫氰酸红霉素尽管近年来市场需求和价格呈上升趋势。然而,硫氰酸红霉素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也不能漠视,如何解决环保问题,如何平衡投资与效益问题,如何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仍然需要企业和相关部门的探讨。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