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生物产业掀起新一波资本战争

生物产业掀起新一波资本战争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许多投资机构正将目光转向生物产业,并有一发不可收的势头。种种迹象表明,生物产业或许会成为继新能源之后下一个资本逐鹿的新战场。它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的投资样本!

 

  关于“诱惑”的较量
 
  刚刚拒绝了一笔几千万的投资,坦率讲,亓立峰心里并不平静。 “我必须抵抗这个诱惑”。确实,几千万的投资,对一个初创的生物企业来说,不仅仅是诱惑,而且是一张天大的馅饼。当然,拒绝诱惑并不容易,除了需要勇气还需要足够强大的理由,“主要是因为投资方对我们公司的估值偏低。”亓立峰对此耿耿于怀。
 
  就一般经验而言,生物科技公司因其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吸引投资相对困难,“但是如果项目好,吸引投资商就不是问题”,亓立峰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初创的生物公司一般来说,确实比较难以吸引投资,但这不是铁律。”
 
  基于技术上的先进性以及研发上的领先优势,亓立峰并不急于抓住任何一条伸向他的橄榄枝,作为“被”关注的企业,“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拒绝诱惑而不是把握太多机会。”亓立峰证实,遴选之后,目前有23家国内医药外投资商均有与纳奥合作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生物产业将为相关企业和投资人带来巨大机遇。资料显示,生物产业投资利润率可达17.6%,是信息产业的两倍,也远高于计算机制造业,生物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是个真正的“大金矿”。
 
  23家风投公司继续着他们与亓立峰的“眉来眼去”,并且尽力把即将抛出去的的“菠菜”捆儿打的大些,再大些。
 
  纳奥生物的底气
 
  俗话说,“梧桐树一栽,凤凰自然来。”而被风投公司密切关注的亓立峰,他的“梧桐树”便是他的核心技术--肿瘤的早期检测和治疗。
 
  亓立峰告诉记者,其核心技术在于应用纳米技术捕获肿瘤标志物,进行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发生、增殖、转移或复发过程中产生或分泌的物质,可通过化学、免疫、分子生物学或蛋白组学方法在血液、尿液、脑脊髓液等体液中捕捉到它们。
 
  中国医科大学肿瘤专家金丰说,目前,人类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已有百余种,但临床常用的仅20多种,能用于大规模人群普查的肿瘤标志物更少。临床上肿瘤的高发生率和死亡率迫切需要新的早期诊断用的生物标志物和新的肿瘤标记物检测技术。
 
  众所周知,肿瘤已经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严重的杀手之一,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成为人们时刻关心的话题,因此,一切围绕生命与健康的产品,其市场前景可想而知。
 
  据了解,纳奥生物凭借在纳米生物技术领域雄厚的研发实力,建立在未来五年内可持续性发展商业模式和以肿瘤纳米造影剂和纳米药物为主的系列产品计划。“我们已经完成研发并已经上市的产品包括肿瘤成像纳米探针、基因转染荧光试剂等。在研产品包括肿瘤生物标记物纳米检测试剂盒,肿瘤早期诊断纳米造影剂和小分子核苷酸医药等。”亓立峰说。
 
  政策的向心力
 
  事实上,诸多风投公司之所以蜂拥挤上生物产业这条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政府对生物产业的高度扶持。此前,风投公司在没有更好项目的状况下,不乏有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的行为,但是,就目前形势看,房地产的泡沫已经愈发突出,如不及早撤出,说不定就是击鼓传花的最后结花者。随着国家要求二套房的首付不得低于50%,以及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泡沫可能随时破裂。
 
  此前,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曾指出,之所以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与中国产业投资渠道狭窄不无关系。
 
  如今,狭窄的渠道似乎又拓宽的态势,而且前景良好:金融危机初始阶段,国家在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之后不久,即启动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生物产业赫然在目;2009年中,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确定将生物产业作为中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等方向将是发展的重点;同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加快培育生物产业,并将其列为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2010纳奥生物产品发布会的前夕,亓立峰不无感慨:也正因为多种政策利好,给纳奥生物插上了翅膀,使纳奥得以在短时间受到那么多的资本追捧。
 
  新资本战场
 
  无论是围绕纳奥生物的23家风投公司的竞争,还是全国乃至全球的整体情况,可以断定的是,目前针对生物产业的资本角逐已经大面积拉开,或者会成为继IT产业、新能源产业之后的另一重要投资方向。
 
  对此,被誉为“全球从事生物科学领域合作的领导者”的EBD集团主席Carola  Schropp曾对媒体表示,“中国正成为国际化生命科学公司的必争之地。作为发现突破和医药创新当今和未来的一大来源地,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中国的生命科学公司及大学机构。”

 

  “专注,对于我们很重要,因为我们的目标是长期发展战略。需要拒绝的诱惑还包括,很多看似是机会的合作,但是偏离我们的产业方向。”“和纳万物,达济天下”,在亓立峰的内心,最终将超越于“生物产业”之上的,就是“济天下”。生物产业已经搅动新一轮资本战争!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