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为抢夺新兴市场,跨国制药巨头给药品降价

为抢夺新兴市场,跨国制药巨头给药品降价

  为抢夺新兴市场,跨国制药巨头给药品降价。跨国制药巨头从未停止过对全球市场扩张的步伐。根据IMS的数据,2008年全球7730亿美元的药品销售收入中,87%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然而,这些地区的销售增长目前已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那么,制药业的增长潜力在哪里?答案就是除日本以外的其他亚洲地区。这里拥有全球大约60%的人口,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正不断上升,而该地区的药品费用只与日本一个国家相当。对于成千上万的亚洲人来说,支付不起的药价是他们在医疗上的最大问题。


  现在,日本卫材、葛兰素史克和赛诺菲-安万特等跨国制药公司纷纷在这些国家“放下身价”,通过下调药价,刺激当地对药品的需求。

 

  卫材负责亚洲、大洋洲和中东地区事务的主管Yasushi Okada表示,公司将至少在6个亚洲国家降低Aricept的销售价格。Aricept是全球最畅销的老年痴呆症治疗药物。虽然他没有透露卫材将要实施的降价幅度,但Okada表示,他预计销售量的增加会大大弥补药价下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制药行业的首次调价行动始于去年。葛兰素史克首先表示它会在新兴市场下调其生产的大部分药品价格,使其低于西方国家的2/3。而在全球最贫穷的50个国家,葛兰素史克制定的销售价格只有西方国家水平的25%。


  今年早些时候,葛兰素史克区域主管Christophe Web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预计今年在亚太地区的销售增长率将高达10%,而2009年的预期为9%。

 

  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发表的一份报告,2005年,全球大约有25亿人口每天的生活费相当于2美元甚至低于这一水平。而根据《柳叶刀》杂志2008年12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在中低收入国家,50%~90%的药品必须由病人自己支付。

 

  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药品销售额总计达到908亿美元,这些地区具有很大的市场增长潜力。IMS Health指出,从2009年起的5年里,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为首的17个经济体在药品上的费用支出将增加900亿美元。

 

  在这一时期,光是中国对药品的需求就将增加400亿美元。到2013年,这些地区在全球药品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将超过20%,比2008年的16%有所提高。

 

  IMS伦敦地区负责人David Campbell说:“我们看到了药品市场的重心正发生转移,在推动跨国制药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上,这些市场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制药公司来说,它们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想方设法弥补因“重磅炸弹”药物失去专利保护而在美国市场上遭遇的经济损失。一些分析师表示,从2011年到2016年,在全球最畅销的20大药品中,有18只药品将失去专利保护。这些产品的年销售额高达800亿美元。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