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正药业主打药品销售难料 净利润归零可能只是下滑开始 |
医药网2月5日讯 海正药业年均三个亿的净利润在2015年突然归零了。
而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若无意外,公司2016年的净利也将岌岌可危,如果各项费用不能有效控制、项目和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甚至不排除亏损的可能。
1月27日晚间,海正药业预告称,公司2015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的3.08亿下降90%-100%。这意味着海正药业2012年以来连续3年稳定在3亿元出头的净利润由此断流。
公司披露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控股子公司原研产品特治星供货原因导致销售收入减少、公司部分抗肿瘤类产品销量下滑及部分原料药因FDA进口警示而暂时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导致销售收入减少以致利润下降。
但实际的情况其实没有这么复杂,或者说海正药业的盈利能力至少在2016年纯粹到一药可定生死,虽然公司披露的财报中罗列了若干类药品还算客观的销售情况。
净利润缘何归零
从公开信息来看,海正药业的收入体量相当大: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高达100.97亿元;201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略有下滑,但仍有45亿元;前三季度上升到67亿元。但其相关业务的盈利能力并不强且局限极大。
海正药业主营抗肿瘤、抗感染、心血管、内分泌、免疫抑制、抗抑郁、骨科等领域的原料药、制剂的研产销以及医药销售等业务。其中由全资子公司省医药工业公司经营的医药销售业务收入占比最大: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41.08亿元和23.50亿元,占比达40.69%和52.22%。但该块业务属于微利运营,同期净利润仅为3429万元和218万元。
原料药和自有制剂方面,2014年合计收入34.05亿元,其中原料药收入17.68亿元,制剂收入16.37亿元。2015年上半年收入14.6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2.80%。该业务盈利能力尚可但波动较大。由于海正药业没有披露单项业务的净利情况,以生产、销售原料药的全资子公司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为参考,其2014年净利润高达4.59亿元,而15年上半年仅为4889.94万元。
海正药业的第三块相对独立的业务是与国际巨头辉瑞的合资子公司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与辉瑞合资企业,海正药业持股海正辉瑞51%股权,其2014年的销售收入为49.51亿元,净利润5.11亿元,为海正药业贡献了25.25亿元的收入和2.61亿元的净利润,占当年公司3.08亿元净利润的84.61%。
以上可知,对海正药业净利贡献较大的主要是品种庞杂的原料药和自有制剂,以及相对单一的合资公司海正辉瑞的并表。
很不幸,2015年这些业务均出现了利空因素。
2015年9月,海正药业公告称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台州工厂原料药进口警示函,公司29个原料药品种中有15个原料药被暂停进入美国市场。该15个原料药2014年度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收入约为2亿元,销售毛利为1.15亿元。截至2016年1月5日,海正药业仍有13个原料药受限,原预计2015年9至12月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收入为0.62亿元。
尽管受影响的原料药总金额并不大,但原料药子公司海正杭州公司201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却提前萎缩至4889.94万元。
此外,由于合资公司海正辉瑞销售架构调整的影响,销售人员未及时跟进医院抗肿瘤药库存消耗,导致公司抗肿瘤制剂产品销量下滑,收入减少。2015年上半年公司肿瘤类药物销售收入仅2.53亿元,降幅高达32.96%。
更大的冲击在于,2014年底辉瑞海外工厂因生产过程改造暂停了特治星的生产,因特治星供货不足,造成海正辉瑞2015年销售收入减少近10亿元。特治星由辉瑞旗下惠氏制药公司(持有海正辉瑞49%的股权)独家供应给海正辉瑞全资子公司销售。
受此影响,2015年上半年海正辉瑞营业收入仅为14.54亿元,净利润1.33亿元。若按上下半年对半测算,特治星的缺货对海正辉瑞净利润的影响远大于收入,也即具备较高盈利能力的特治星严重地降低了海正辉瑞和海正药业的净利润总额。海正药业上半年45亿元的营业收入,对应的净利润仅为3675.63万元,同比下降78.33%。到前三季度,海正药业净利润只剩443.15万元。
除了市场及断货因素外,造成海正药业盈利能力低下及净利润下滑过快的内在原因是,海正药业公司居高不下的管理、销售和财务费用。
2014年,海正药业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分别为13.18亿元、11.75亿元和1.93亿元,同比增5.08%、24.16%和38.69%。其中研发费用为4.18亿元,基本抵消了原料药子公司海正杭州公司4.59亿元的净利润。
2015年上半年,公司庞大的销售费用终于在合资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有所控制,同比下滑17.55%至4.86亿元。但公司的管理费用同比仅下滑1.52%至4.92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达2.53亿元。同时,在巨额折旧和利息费用下,公司的财务费同比上涨9.14%至7611.36万元。而公司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7.95%至56.18亿元,在建工程仍高达42.05亿元,再加上可能继续创新高的研发费用,未来公司这方面的费用依然不乐观。
海正药业方面称,公司业绩下滑较快主要是因为销售下降,但支出没有减少,目前公司项目投入和研发支出都比较大,尤其是新药研发越到后期投入越大。
特冶星未来销售难料
在各项支出难减易增,原料药和自有制剂受到制约的背景下,海正药业2016年及以后的业绩走势将主要取决于特治星恢复供货后的销售情况以及研发所得新药品种的爆发性增长。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海正药业2015年11月底公告称,惠氏制药11月已经供应了2.1万支的特治星,预计在2016年上半年全面恢复生产并保证对海正辉瑞的正常供货。
海正药业方面1月底透露,目前惠氏制药的供货情况是,辉瑞方面保证海正辉瑞有足够的特治星销售。但是因为断货太久,客户难以维系,对重新销售的影响很大,公司年报尚未发布,具体数据尚不清楚,也不好判断何时可以恢复到断货前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特治星的市场售价较高,网上公开的4.5克/支针剂的价格在165-194元不等。高价意味着较高的利益博弈空间,竞争也必然激烈,客户一旦流失重新恢复的难度和代价都会更大。
而特治星并非独家品种。特治星通用名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用于治疗中、重度感染,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上“国产药品”一栏可以查到白云山(21.890, 0.26, 1.20%)(600332.SH)、联邦制药、科伦制药等数十家企业共有该药85个批次的记录。
虽然进口药只有特治星一种,但在断货、抗生素限用及医保限价同时冲击下,国产药品的替代优势明显,海正辉瑞要想恢复特治星的市场规模及盈利水准,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远超市场预期。如此,2016年海正药业由特治星贡献的净利,高于2015年但继续远低于2014年的可能性极大。
另外影响海正药业业绩的一大变量还在于,公司持续多年的药品研发投入,能否在2016年青黄不接的时刻做出足够的净利贡献。
2015年7月海正药业公告,用于“强直性脊柱炎”“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成人中度及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等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的新药“安佰诺”收到GMP证书,随即开始生产并销售。
这是海正药业目前唯一投入生产并销售的新药。海正药业方面1月底透露,2016年不会有其他新增的可以进入生产流程的新品种出现。而安佰诺2015年9月份已经开始销售,不过在2016年放量的难度较大,要产生实质性业绩贡献有限。海正药业方面强调,安佰诺短期内,至少在2016年不能跟特治星相比,毕竟2014年特治星贡献了10亿左右的收入。
并且,安佰诺也存在强劲的竞争对手。上海中信国健生产的“益赛普”和南京先声药业生产的“强克”,均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由于疗效确切,益赛普所占的市场份额远超过了“强克”。目前已知安佰诺的优势在于比国内生物制剂价格减少30%,且仅为外资企业生物制剂的1/4,但其25mg/支规格的网络单价也高达595元。
其他方面,公司看重的胰岛素项目,此前只是与赛诺菲签订合作备忘录。海正药业方面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做尽职调查,未来将采取海正辉瑞的合作模式,双方出资和固定资产成立合资公司,从事胰岛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样,按照医药行业的周期,项目落实没那么快,16年不可能有业绩贡献。
基于此,新药安佰诺若不能以相对低价快速抢占市场,2016年海正药业的净利恢复不容乐观。如果再算上新药推广需要额外增加的费用等因素,不排除海正药业业绩走向亏损的可能性。
医药网新闻
而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若无意外,公司2016年的净利也将岌岌可危,如果各项费用不能有效控制、项目和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甚至不排除亏损的可能。
1月27日晚间,海正药业预告称,公司2015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的3.08亿下降90%-100%。这意味着海正药业2012年以来连续3年稳定在3亿元出头的净利润由此断流。
公司披露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控股子公司原研产品特治星供货原因导致销售收入减少、公司部分抗肿瘤类产品销量下滑及部分原料药因FDA进口警示而暂时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导致销售收入减少以致利润下降。
但实际的情况其实没有这么复杂,或者说海正药业的盈利能力至少在2016年纯粹到一药可定生死,虽然公司披露的财报中罗列了若干类药品还算客观的销售情况。
净利润缘何归零
从公开信息来看,海正药业的收入体量相当大: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高达100.97亿元;201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略有下滑,但仍有45亿元;前三季度上升到67亿元。但其相关业务的盈利能力并不强且局限极大。
海正药业主营抗肿瘤、抗感染、心血管、内分泌、免疫抑制、抗抑郁、骨科等领域的原料药、制剂的研产销以及医药销售等业务。其中由全资子公司省医药工业公司经营的医药销售业务收入占比最大: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41.08亿元和23.50亿元,占比达40.69%和52.22%。但该块业务属于微利运营,同期净利润仅为3429万元和218万元。
原料药和自有制剂方面,2014年合计收入34.05亿元,其中原料药收入17.68亿元,制剂收入16.37亿元。2015年上半年收入14.6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2.80%。该业务盈利能力尚可但波动较大。由于海正药业没有披露单项业务的净利情况,以生产、销售原料药的全资子公司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为参考,其2014年净利润高达4.59亿元,而15年上半年仅为4889.94万元。
海正药业的第三块相对独立的业务是与国际巨头辉瑞的合资子公司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与辉瑞合资企业,海正药业持股海正辉瑞51%股权,其2014年的销售收入为49.51亿元,净利润5.11亿元,为海正药业贡献了25.25亿元的收入和2.61亿元的净利润,占当年公司3.08亿元净利润的84.61%。
以上可知,对海正药业净利贡献较大的主要是品种庞杂的原料药和自有制剂,以及相对单一的合资公司海正辉瑞的并表。
很不幸,2015年这些业务均出现了利空因素。
2015年9月,海正药业公告称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台州工厂原料药进口警示函,公司29个原料药品种中有15个原料药被暂停进入美国市场。该15个原料药2014年度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收入约为2亿元,销售毛利为1.15亿元。截至2016年1月5日,海正药业仍有13个原料药受限,原预计2015年9至12月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收入为0.62亿元。
尽管受影响的原料药总金额并不大,但原料药子公司海正杭州公司201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却提前萎缩至4889.94万元。
此外,由于合资公司海正辉瑞销售架构调整的影响,销售人员未及时跟进医院抗肿瘤药库存消耗,导致公司抗肿瘤制剂产品销量下滑,收入减少。2015年上半年公司肿瘤类药物销售收入仅2.53亿元,降幅高达32.96%。
更大的冲击在于,2014年底辉瑞海外工厂因生产过程改造暂停了特治星的生产,因特治星供货不足,造成海正辉瑞2015年销售收入减少近10亿元。特治星由辉瑞旗下惠氏制药公司(持有海正辉瑞49%的股权)独家供应给海正辉瑞全资子公司销售。
受此影响,2015年上半年海正辉瑞营业收入仅为14.54亿元,净利润1.33亿元。若按上下半年对半测算,特治星的缺货对海正辉瑞净利润的影响远大于收入,也即具备较高盈利能力的特治星严重地降低了海正辉瑞和海正药业的净利润总额。海正药业上半年45亿元的营业收入,对应的净利润仅为3675.63万元,同比下降78.33%。到前三季度,海正药业净利润只剩443.15万元。
除了市场及断货因素外,造成海正药业盈利能力低下及净利润下滑过快的内在原因是,海正药业公司居高不下的管理、销售和财务费用。
2014年,海正药业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分别为13.18亿元、11.75亿元和1.93亿元,同比增5.08%、24.16%和38.69%。其中研发费用为4.18亿元,基本抵消了原料药子公司海正杭州公司4.59亿元的净利润。
2015年上半年,公司庞大的销售费用终于在合资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有所控制,同比下滑17.55%至4.86亿元。但公司的管理费用同比仅下滑1.52%至4.92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达2.53亿元。同时,在巨额折旧和利息费用下,公司的财务费同比上涨9.14%至7611.36万元。而公司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7.95%至56.18亿元,在建工程仍高达42.05亿元,再加上可能继续创新高的研发费用,未来公司这方面的费用依然不乐观。
海正药业方面称,公司业绩下滑较快主要是因为销售下降,但支出没有减少,目前公司项目投入和研发支出都比较大,尤其是新药研发越到后期投入越大。
特冶星未来销售难料
在各项支出难减易增,原料药和自有制剂受到制约的背景下,海正药业2016年及以后的业绩走势将主要取决于特治星恢复供货后的销售情况以及研发所得新药品种的爆发性增长。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海正药业2015年11月底公告称,惠氏制药11月已经供应了2.1万支的特治星,预计在2016年上半年全面恢复生产并保证对海正辉瑞的正常供货。
海正药业方面1月底透露,目前惠氏制药的供货情况是,辉瑞方面保证海正辉瑞有足够的特治星销售。但是因为断货太久,客户难以维系,对重新销售的影响很大,公司年报尚未发布,具体数据尚不清楚,也不好判断何时可以恢复到断货前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特治星的市场售价较高,网上公开的4.5克/支针剂的价格在165-194元不等。高价意味着较高的利益博弈空间,竞争也必然激烈,客户一旦流失重新恢复的难度和代价都会更大。
而特治星并非独家品种。特治星通用名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用于治疗中、重度感染,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上“国产药品”一栏可以查到白云山(21.890, 0.26, 1.20%)(600332.SH)、联邦制药、科伦制药等数十家企业共有该药85个批次的记录。
虽然进口药只有特治星一种,但在断货、抗生素限用及医保限价同时冲击下,国产药品的替代优势明显,海正辉瑞要想恢复特治星的市场规模及盈利水准,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远超市场预期。如此,2016年海正药业由特治星贡献的净利,高于2015年但继续远低于2014年的可能性极大。
另外影响海正药业业绩的一大变量还在于,公司持续多年的药品研发投入,能否在2016年青黄不接的时刻做出足够的净利贡献。
2015年7月海正药业公告,用于“强直性脊柱炎”“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成人中度及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等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的新药“安佰诺”收到GMP证书,随即开始生产并销售。
这是海正药业目前唯一投入生产并销售的新药。海正药业方面1月底透露,2016年不会有其他新增的可以进入生产流程的新品种出现。而安佰诺2015年9月份已经开始销售,不过在2016年放量的难度较大,要产生实质性业绩贡献有限。海正药业方面强调,安佰诺短期内,至少在2016年不能跟特治星相比,毕竟2014年特治星贡献了10亿左右的收入。
并且,安佰诺也存在强劲的竞争对手。上海中信国健生产的“益赛普”和南京先声药业生产的“强克”,均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由于疗效确切,益赛普所占的市场份额远超过了“强克”。目前已知安佰诺的优势在于比国内生物制剂价格减少30%,且仅为外资企业生物制剂的1/4,但其25mg/支规格的网络单价也高达595元。
其他方面,公司看重的胰岛素项目,此前只是与赛诺菲签订合作备忘录。海正药业方面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做尽职调查,未来将采取海正辉瑞的合作模式,双方出资和固定资产成立合资公司,从事胰岛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样,按照医药行业的周期,项目落实没那么快,16年不可能有业绩贡献。
基于此,新药安佰诺若不能以相对低价快速抢占市场,2016年海正药业的净利恢复不容乐观。如果再算上新药推广需要额外增加的费用等因素,不排除海正药业业绩走向亏损的可能性。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对于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查看测验成果互认的指导意见》解读 (2024-11-28)
- 陕西:5126个村落卫生室完成镇村落一体化治理 (2024-11-27)
- 广西展开医疗服务价钱规范管理(第二批) (2024-11-27)
- 青海在全国率先出台藏蒙病院制剂医保目次 (2024-11-26)
- 适度诊疗、反复免费 7家病院守法违规金额共计近9000万元 (2024-11-25)
- 让免费更规范 看价钱名目“一张表”若何带你明明确白就医 (2024-11-25)
- 湖南推进病院查看测验成果互认改善就医体验 (2024-11-25)
- 2023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研发质量指数揭晓 (2024-11-25)
- 卫生巾行业尺度引热议,医用级产物搜刮量下跌 (2024-11-22)
- 2024年1 (2024-11-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