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药拟七千万购买屠呦呦团队专利 补红斑狼疮治疗市场空白 |
![]() |
医药网9月2日讯 昆药集团如今也成了屠呦呦概念股。
9月1日晚间,总部位于云南昆明的昆药集团公告称,拟以里程碑付款(分阶段付款)的方式,出资7000万元,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购买其所持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团队开发的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研发项目临床前研究所取得的相关专利及临床批件。
根据公告,目前中国临床治疗并没有专门针对红斑狼疮的药,仍然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联合使用非特异性抗炎、免疫抑制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疾病的进程,但长期使用造成病人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并发症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红斑狼疮市场需求仍未被满足,暂无根治办法,如果双氢青蒿素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上具有比较优势,则获批概率较大,同时亦能填补目前市场的空缺,市场潜力较大。
资料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女性发病概率为男性的7-9倍。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表现轻度的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患者由轻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
昆药集团公告称,项目产品符合上市公司专注慢病领域的战略定位,可拓展上市公司青蒿系列药品适应症领域,为公司青蒿系列药品带来新生命力。红斑狼疮疾病治疗目前属于空白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价值,如项目产品成功开发上市,将进一步推动公司业绩增长。项目开发也将使上市公司的新药创制开发水平尤其是药物临床研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除此之外,在去年11月,昆药集团的全资控股孙公司重庆华方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氢青蒿素原料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PQ认证,相关产品已被列入该组织的推荐采购清单,成为名副其实的青蒿素概念股。
公司半年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度营业收入249998.75万元,同比增长14.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36.74万元,同比增长12.24%。
自从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拼接青蒿素抗疟药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概念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除了昆药集团之外,目前在A股上市公司中,复星医药旗下的桂林南药也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药品预认证(WHO-PQ),成为抗疟药生产商。其他如华润双鹤、浙江医药、新和成、白云山等上市公司也生产青蒿素原料药或制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目前共有53条与青蒿素这一药物相关的药品批文,涉及16种产品,包括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等原料药,双氢青蒿素片、蒿甲醚片、注射用青蒿琥酯等制剂,共涉及24家药品生产企业。
医药网新闻
9月1日晚间,总部位于云南昆明的昆药集团公告称,拟以里程碑付款(分阶段付款)的方式,出资7000万元,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购买其所持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团队开发的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研发项目临床前研究所取得的相关专利及临床批件。
根据公告,目前中国临床治疗并没有专门针对红斑狼疮的药,仍然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联合使用非特异性抗炎、免疫抑制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疾病的进程,但长期使用造成病人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并发症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红斑狼疮市场需求仍未被满足,暂无根治办法,如果双氢青蒿素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上具有比较优势,则获批概率较大,同时亦能填补目前市场的空缺,市场潜力较大。
资料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女性发病概率为男性的7-9倍。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表现轻度的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患者由轻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
昆药集团公告称,项目产品符合上市公司专注慢病领域的战略定位,可拓展上市公司青蒿系列药品适应症领域,为公司青蒿系列药品带来新生命力。红斑狼疮疾病治疗目前属于空白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价值,如项目产品成功开发上市,将进一步推动公司业绩增长。项目开发也将使上市公司的新药创制开发水平尤其是药物临床研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除此之外,在去年11月,昆药集团的全资控股孙公司重庆华方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氢青蒿素原料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PQ认证,相关产品已被列入该组织的推荐采购清单,成为名副其实的青蒿素概念股。
公司半年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度营业收入249998.75万元,同比增长14.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36.74万元,同比增长12.24%。
自从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拼接青蒿素抗疟药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概念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除了昆药集团之外,目前在A股上市公司中,复星医药旗下的桂林南药也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药品预认证(WHO-PQ),成为抗疟药生产商。其他如华润双鹤、浙江医药、新和成、白云山等上市公司也生产青蒿素原料药或制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目前共有53条与青蒿素这一药物相关的药品批文,涉及16种产品,包括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等原料药,双氢青蒿素片、蒿甲醚片、注射用青蒿琥酯等制剂,共涉及24家药品生产企业。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国度卫健委:施行育儿补助轨制将发生三方面预期后果 (2025-07-31)
- 每孩每年3600元,中央财务估算约900亿元——国新办宣布会解读育儿补助方案 (2025-07-31)
- 广中医保进一步支持西医药(壮瑶医药)传承立异倒退 (2025-07-30)
- 重庆市规范部门血液透析医疗服务价钱名目及医保付出政策 (2025-07-30)
- 上海异地就医服务再降级 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扩至10种 (2025-07-28)
- 医保基金收入年均增速9.1% 保证程度继续提升 (2025-07-28)
- 国度医保局颁布十起利用药品追溯码袭击回流药专项行为典型案例 (2025-07-28)
- 国度医保局:“十四五”以来累计402种药品进入目次 (2025-07-25)
- 五个症结词,读懂“十四五”医保问题单 (2025-07-25)
- 国度药监局对于人参北芪胶囊和脑心舒口服液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2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