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气运化散健脾祛湿有科学依据吗 |
![]() |
六气运化散,中医方散名。为祛湿作用,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
《伤寒论》金代《脾胃论》中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脾为太阴湿土,居中州而主运化,其性喜燥恶湿,湿邪滞于中焦,则脾运不健,且气机受阻,故见脘腹胀满、食少无味;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呕吐恶心、嗳气吞酸;湿为阴邪,其性重着粘腻,故为肢体沉重、怠惰嗜卧。湿邪中阻,下注肠道,则为泄泻。治当燥湿运脾为主,兼以行气和胃,使气行则湿化。方中以松茸、芡实、山药、莲子、砂仁、南瓜籽、木瓜为君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湿邪阻碍气机,且气行则湿化,故方中臣以厚朴,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与薏仁、赤小豆、魔芋、绿豆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银耳、腰果、黑豆、核桃:为佐益肾强心;抗衰老。,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百合、雪梨: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肺久嗽而咳唾痰血;厚朴之力。使以菊花,金银花,葛根,荞麦调和诸药,加以枸杞、茯苓且能益气健脾和中。煎加香蕉、猕猴桃、香菇消化不良、便秘促消化,清除体内有害代谢物有润肠道,有助于睡眠,这26种配方相辅相成,每一种成分都有它独特的作用。相互在一起组成了健脾祛湿热的经典配方。
00001.
湿热有哪些症状呢?
00002.
湿热表现多元,譬如口中自觉有异味、口干、口苦、口臭、早上起床后特别明显,而且嘴里老觉得黏腻,眼睛分泌物多,会被异物遮睛,难以揉开。容易反胃、恶心,口渴不想喝水,一喝就感觉肚胀,身体发热,皮肤发烫(用体温计量不发烧),或者手心、脚心常出汗等。
00003.
如果有3中以上症状,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大多数是由于湿热导致的,需要对症治疗,服用去湿热的经典配方六气运化散。
00004.
00005.
00006.
4
00007.
湿气分两种:寒湿和湿热,两种祛湿的方法有所不同。不要在傻傻的分不清乱治疗。由于大多数人在祛湿方面都是外行,所以在祛除湿气的时候常常不分湿气的类型。
00008.
寒湿类型的人吃了大量寒凉的药物,损伤了脾胃;
00009.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立秋养生要注意“三防一养”,避开这些常见误区 (2025-08-08)
- 国家卫健委:警惕“秋老虎”和换季健康谣言,养生莫信“偏方” (2025-08-08)
- 专家解读:强降雨后,如何预防传染病发生 (2025-08-05)
- 保卫人体“化工厂” 专家呼吁推动肝病早筛早治 (2025-08-04)
- 广东一周新增70例登革热病例 疾控中心提醒防蚊灭蚊 (2025-07-31)
- 中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无人传人迹象 (2025-07-24)
- 急诊专家提醒:中暑急救,这些步骤至关重要 (2025-07-22)
- 广东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 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 (2025-07-22)
- 暑期就诊高峰背后:运动不足成多种儿童疾病“共因” (2025-07-21)
- “三伏贴”究竟应该怎么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提醒 (2025-07-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