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基因检测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
医药网5月28日讯 我国基因检测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集聚化发展显著,公司成立速度放缓行业进入整合期。我国监管政策滞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
一、我国基因检测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基因检测行业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基因检测发展迅速,2018年我国基因检测行业规模将达到603.29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15.49亿元,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7.87%。见图1和表1。
图1 2015—2020年我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整理
表1 头部企业基因检测业务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整理
二、基因检测产业集聚化发展显著
截至2018年末,我国基因检测产业企业数量共计1030家,主要分布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北京企业数量位居第一(236家,占22.91%),其次为上海(206家,占20%)和广东(168家,占16.31%),三个城市合计企业数量占总体的60%。见图2。
图2 我国基因检测企业地域分布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北京、广东、上海三地基因检测产业发展领先全国,除了当地具有人才和资本资源优势以外,地方制定的产业政策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在顶层的产业规划还是在细分领域的发展规范,当地政府均制定了相关文件,有效促进了基因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见表2。
表2 北京、广东、上海基因检测产业促进政策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三、公司成立速度放缓行业进入整合期
2015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了美国的精准医学计划,目的是让所有人获得健康个性化信息。随后,中国科技部也于2015年3月份召开了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并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加速中国精准医疗的行业发展,这为中国的基因技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政策保证。
除了华大基因等老牌基因检测企业以外,2011年后,初创企业数量开始增加。国内基因检测行业从2009年开始酝酿,逐渐发展,爆发于2014—2016年期间,2017年以来随着NIPT和市场监管逐渐成熟,国内产品拥有先发优势的企业逐渐占据市场话语权,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压缩,新成立企业增量放缓。
火石创造数据库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基因测序企业有1030家,其中2009年新成立39家,2010年新成立67家,2011年新成立79家,2012年新成立64家,2013年新成立87家,集中爆发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有140家和214家,2016年有109家。此外,2009年以前成立的基因检测公司共有206家。
四、上下游议价能力低,中游受制严重
上游测序仪和基因检测试剂被Illumina、Thermo Fisher和Agilent等寡头垄断。我国中游众多的测序服务提供商和研究机构与他们的议价能力不强。且试剂与仪器的捆绑式销售,因此中游企业在试剂使用方面受制严重。我国基因检测下游主要由医院等机构组成,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产业链中一直处于最高端的位置。中游测序服务提供商与他们交易中没有议价优势。
总体来讲,我国中游测序服务商对于上下游来说,其议价能力不足,且在试剂方面,还受制于上游的试剂供应。
表3 基因检测技术典型企业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
五、 监管政策滞后,行业准入门槛低
基因检测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其技术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我国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小的限制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在监管和规范的政策制定客观上存在不足。这导致在我国发展初期,基因检测公司只要向上游购买测序仪,都可以向下游提供测序服务。
虽然测序服务提供商需要选定目标基因(例如,罕见病致病基因或者肿瘤致病基因等),并开发出配套试剂。但基因选择与配套试剂开发技术难度相对不高,并不能构成有效的进入壁垒。总体而言,我国基因检测服务企业的准入门槛相对很低。
表4 我国基因检测试剂盒产品情况
六、小结
我国基因检测产业集聚化发展显著,公司成立速度放缓行业进入整合期。但我国监管政策滞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
我国基因检测行业趋势从基因检测技术方面,新型测序技术将持续涌现,长测序技术将进一步打开蓝海市场,联合治疗将引领应用端技术市场。从基因检测产业应用方面,NIPT产品升级将再迎新机遇,肿瘤早筛技术有待突破,伴随诊断市场将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政府方面正大力推动精准用药发展。
总体而言,我国基因检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外部政策的不断完善,加上大数据与生物医药领域的不断融合与发展,未来将涌现出更多创新型大数据应用场景,全方位加快药物研发速度,完善罕见病诊治闭环,实现精准预防和治疗。
医药网新闻
一、我国基因检测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基因检测行业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基因检测发展迅速,2018年我国基因检测行业规模将达到603.29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15.49亿元,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7.87%。见图1和表1。
图1 2015—2020年我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整理
表1 头部企业基因检测业务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整理
二、基因检测产业集聚化发展显著
截至2018年末,我国基因检测产业企业数量共计1030家,主要分布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北京企业数量位居第一(236家,占22.91%),其次为上海(206家,占20%)和广东(168家,占16.31%),三个城市合计企业数量占总体的60%。见图2。
图2 我国基因检测企业地域分布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北京、广东、上海三地基因检测产业发展领先全国,除了当地具有人才和资本资源优势以外,地方制定的产业政策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在顶层的产业规划还是在细分领域的发展规范,当地政府均制定了相关文件,有效促进了基因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见表2。
表2 北京、广东、上海基因检测产业促进政策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三、公司成立速度放缓行业进入整合期
2015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了美国的精准医学计划,目的是让所有人获得健康个性化信息。随后,中国科技部也于2015年3月份召开了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并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加速中国精准医疗的行业发展,这为中国的基因技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政策保证。
除了华大基因等老牌基因检测企业以外,2011年后,初创企业数量开始增加。国内基因检测行业从2009年开始酝酿,逐渐发展,爆发于2014—2016年期间,2017年以来随着NIPT和市场监管逐渐成熟,国内产品拥有先发优势的企业逐渐占据市场话语权,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压缩,新成立企业增量放缓。
火石创造数据库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基因测序企业有1030家,其中2009年新成立39家,2010年新成立67家,2011年新成立79家,2012年新成立64家,2013年新成立87家,集中爆发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有140家和214家,2016年有109家。此外,2009年以前成立的基因检测公司共有206家。
四、上下游议价能力低,中游受制严重
上游测序仪和基因检测试剂被Illumina、Thermo Fisher和Agilent等寡头垄断。我国中游众多的测序服务提供商和研究机构与他们的议价能力不强。且试剂与仪器的捆绑式销售,因此中游企业在试剂使用方面受制严重。我国基因检测下游主要由医院等机构组成,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产业链中一直处于最高端的位置。中游测序服务提供商与他们交易中没有议价优势。
总体来讲,我国中游测序服务商对于上下游来说,其议价能力不足,且在试剂方面,还受制于上游的试剂供应。
表3 基因检测技术典型企业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
五、 监管政策滞后,行业准入门槛低
基因检测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其技术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我国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小的限制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在监管和规范的政策制定客观上存在不足。这导致在我国发展初期,基因检测公司只要向上游购买测序仪,都可以向下游提供测序服务。
虽然测序服务提供商需要选定目标基因(例如,罕见病致病基因或者肿瘤致病基因等),并开发出配套试剂。但基因选择与配套试剂开发技术难度相对不高,并不能构成有效的进入壁垒。总体而言,我国基因检测服务企业的准入门槛相对很低。
表4 我国基因检测试剂盒产品情况
六、小结
我国基因检测产业集聚化发展显著,公司成立速度放缓行业进入整合期。但我国监管政策滞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
我国基因检测行业趋势从基因检测技术方面,新型测序技术将持续涌现,长测序技术将进一步打开蓝海市场,联合治疗将引领应用端技术市场。从基因检测产业应用方面,NIPT产品升级将再迎新机遇,肿瘤早筛技术有待突破,伴随诊断市场将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政府方面正大力推动精准用药发展。
总体而言,我国基因检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外部政策的不断完善,加上大数据与生物医药领域的不断融合与发展,未来将涌现出更多创新型大数据应用场景,全方位加快药物研发速度,完善罕见病诊治闭环,实现精准预防和治疗。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国度药监局对于50批次不契合规则化妆品的告示 (2024-11-22)
- 青海藏医药历久弥新:中藏医馆广笼罩、整顿古籍文献3000余部 (2024-11-20)
- 河北省对于调整部门医疗服务名目价钱的关照 (2024-11-20)
- 山西规范(兼容)“肺功效综合训练”等医疗服务名目价钱 (2024-11-20)
- 福建省对于审定药学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4-11-20)
- 浙江安康数字人已服务超1400万人次 (2024-11-20)
- 国度药监局对于修订风湿骨痛制剂阐明书的布告 (2024-11-19)
- 若何拓展丰厚三明医改教训内在?浙江如许“答题” (2024-11-19)
- 国度卫健委:支持药企合规展开营销、学术交流 (2024-11-18)
- 财报披露:百济神州、阿斯利康、阿里安康… (2024-11-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