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研究发现新型自身炎症性疾病及其致病机制 |
![]() |
浙江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新型自身炎症性疾病及其致病基因,在临床治疗中“对症下药”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相关论文于北京时间2019年12月12日刊登于《自然》杂志。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晓川教授介绍,一年前,该院收治了一名2岁患儿,这名患儿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反复周期性发烧,伴有淋巴结肿大。临床团队怀疑这是一种病,但一直查不出具体病因。王晓川判断,这名患者很有可能患有自身炎症性疾病。这是一类单基因病,通常表现为周期性、反复性发烧伴随皮疹、关节炎等症状。他认为,这名小患者很可能发生了一个尚未被发现和阐明的新基因突变。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周青研究员实验室经过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团队的合力攻关,在解析发病分子机制过程中发现,患儿体内的RIPK1基因发生突变,破坏了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正常激活模式,使其活性增加,促进了细胞的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由于细胞的“生死”平衡被打破,病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升高,并自发产生发烧等现象。基于致病机制的发现,临床团队为患儿制定了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患儿体内大量表达的一种炎症因子使用抑制剂后,患儿的症状很快得到了明显好转。“确定是哪种炎症因子或者哪条炎症信号通路引起的疾病,对临床医生来说,意味着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周青说,探究人类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解析致病机理不仅需要有顶尖的技术支持,更需要社会多方面的联合力量,共同推动科研和临床的发展。这项成果将推动自身炎症性疾病的临床,未来会有更多的RIPK1基因突变的病人被确诊。(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一盏灯健康平台获“年度健康产业IP标杆” 与创客匠人联合打造健康IP新生态 (2025-05-21)
- Cell重磅:华人团队开发新型镇痛药物,效果突出且避免成瘾等副作用 (2025-05-21)
- Cell Metabolism:刘丹倩团队揭示大脑过氧化氢信号调控睡眠稳态新机制 (2025-05-21)
- AD:贾建平团队发现,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77%有关! (2025-05-21)
-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创新突围之路上海见分晓 (2025-05-21)
- Int J Biol Macromol:柑橘果胶“变身”生物材料,融入3D打印助力软骨修复,关节疾病治疗迎来新希望! (2025-05-21)
- 《科学》子刊:腹水毒害NK!科学家发现,腹水中极性脂质会导致NK细胞功能障碍,抑制其抗肿瘤功能 (2025-05-21)
- 锐正基因ART001成为中国首个获FD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的基因编辑产品 (2025-05-21)
- 五载青藜启耀深城!博腾生物品牌峰会第五届基因与细胞治疗青藜风云论坛圆满举行 (2025-05-21)
- 沉浸体验智控魅力|爱博合创闪耀亮相WLNC&OCIN 2025,PANVIS-A™脑血管介入机器人尽展“指尖”魅力 (2025-05-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