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TNBC新靶点 吉利德PI3K抑制剂初显治疗潜力 |
![]() |
三阴性(TNBC)很难治疗,这是因为它缺乏三种常见的药物靶标。目前,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没有直接追踪肿瘤,而是在周围环境中发现了一个靶点,并确定了目前已上市的一款血液癌症药物有潜力治疗TNBC。研究人员发现,使用吉利德已上市的抗癌药物Zydelig(idelalisib)靶向肿瘤细胞周围健康组织中的PI3K通路,可以减缓小鼠模型中TNBC的生长、减少转移。这项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著名医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文章标题为:PIK3Cδ expression by fibroblasts promote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Zydelig于2014年7月获得美国批准,是第一个被批准治疗B细胞恶性的磷酸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针对PI3Kδ亚型具有高度选择性。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是多种癌症类型发展和治疗抵抗的已知因素。在2019年,还批准的一款PI3K抑制剂Piqray(alpelisib,靶向PI3Kα)联合Faslodex治疗存在PIK3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在分析了TNBC患者的样本后,研究人员将肿瘤微环境中最突出的细胞——成纤维细胞中高水平的PIK3Cδ(f-PIK3Cδ)与患者的低存活率联系了起来。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系也显示出TNBC侵袭性的增加,尽管肿瘤细胞本身没有显示出PIK3Cδ蛋白的变化。通过学和药理学功能获得和缺失试验,研究人员证实了f-PIK3Cδ在细胞侵袭中的作用。结合分泌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f-PIK3Cδ通过旁分泌机制产生促作用。抑制f-PIK3Cδ可促进PLGF、BDNF等因子的分泌,从而导致TNBC细胞NR4A1表达上调,发挥抑癌作用。为了验证PIK3Cδ的效果,研究小组在两种TNBC小鼠模型中测试了Zydelig,观察到治疗后肿瘤生长明显减缓;与对照组相比,服用Zydelig的动物肺转移结节的数量也显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在原位乳腺癌小鼠模型中,抑制PIK3Cδ仅在接种成纤维细胞后才能发挥减缓肿瘤生长的作用,表明f-PIK3Cδ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在MMTV-PyMT转基因乳腺癌小鼠模型中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同时转移的减少强调了PIK3Cδ抑制的潜在免疫非依赖效应。最后,通过对乳腺癌患者队列和TCGA数据集的分析,研究人员确定f-PIK3Cδ(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可作为TNBC的治疗靶点。该研究团队希望这项发现能激发行业对Zydelig或其他PIK3Cδ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治疗TNBC的兴趣。文章通讯作者Georgios Giamas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重新利用已经上市的药物作为PIK3Cδ的抑制剂,有望阻止TNBC的进展。由于这些药物已经获批上市,可以立即启动来进一步调查利用这些抑制剂治疗TNBC的潜力。”目前,也有其他的研究团队正在转向现有的药物,以寻求解决TNBC的灵感。在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另一项新研究中(文章标题:Targeting MYCN-expressing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with BET and MEK inhibitors),来自范德比尔特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了MYCN癌基因在TNBC中的作用。MYCN是MYC家族中的一个转录因子,MYC家族成员调节细胞生长、增殖、代谢和存活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其异常表达已被发现存在于神经元或神经内分泌中。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团队发现,MYCN在TNBC中也有过表达,在化疗无效的情况下表达水平更高。虽然直接靶向MYC的策略并不成功,但研究团队发现BET和MEK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可以间接起作用。研究人员报告称,利用表达MYCN的TNBC患者制备的异种移植物小鼠模型中,将已上市的MEK抑制剂Mekinist添加到一种BET抑制剂——Incyte的INCB054329或另一种名为JQ1的药物联合用药,导致了小鼠生长显着减缓。BET抑制剂和MEK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抑制生长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全球每年确诊超过200万例。TNBC约占15%,与其他类型相比,TNBC在50岁以下女性中更常见。TNBC特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三者均为阴性表达的乳腺癌,进展迅速,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到15%。TNBC对激素疗法和HER2靶向疗法均无效,治疗选择非常有限,主要依靠化疗。转移性TNBC是最具侵袭性、最难治疗的乳腺癌之一。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浙江大学第64期“基因组科学”研习班2025年招生通知 (2025-05-22)
- npj Breast Cancer: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或能避免一些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 (2025-05-22)
- 小堂浴疗仪亮相老博会:从纳米助浴到小分子团浴疗的"心"飞跃 (2025-05-22)
- 同济医院携手东方有线推出一站式科普平台“食管健康361N” (2025-05-22)
- Science:新研究开发出深层组织体内声打印平台,有望实现精确的药物递送 (2025-05-22)
- 一盏灯健康平台获“年度健康产业IP标杆” 与创客匠人联合打造健康IP新生态 (2025-05-21)
- Cell重磅:华人团队开发新型镇痛药物,效果突出且避免成瘾等副作用 (2025-05-21)
- Cell Metabolism:刘丹倩团队揭示大脑过氧化氢信号调控睡眠稳态新机制 (2025-05-21)
- AD:贾建平团队发现,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77%有关! (2025-05-21)
-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创新突围之路上海见分晓 (2025-05-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