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研究人员建立植物基因组引导编辑技术体系

研究人员建立植物基因组引导编辑技术体系

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定向修饰植物基因组,从而大大加速植物育种的进程,是实现作物精准育种的重要技术突破。然而,作物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是由基因组中的单个或少数核苷酸的改变或突变造成的。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组编辑,可利用外源修复模板通过同源重组介导的修复方式(HDR)实现目标基因特定核苷酸的改变。目前,同源重组在植物中的效率非常低,很难以此方式实现高效、稳定的植物基因组的精准编辑。CRISPR系统所衍生的胞嘧啶和腺嘌呤碱基编辑器,可以分别在基因组靶向位点实现C:G T:A或A:T G:C的碱基替换。然而,碱基编辑技术还不能实现其它类型的碱基替换(C:G A:T和A:T C:G)及碱基转换(C:G G:C和A:T T:A),更不能实现片段的精准插入和删除。因此,植物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迫切需要可以高效、精准实现任意碱基替换、增添或删除的基因组定向编辑技术体系。

哈佛大学教授David R. Liu研究团队在哺乳动物中开发了全新的基因组引导编辑(Prime Editing)系统。该系统由nCas9(H840A)融合逆转录酶(RT)和pegRNA(prime editing guide RNA))两部分组成。pegRNA通过在sgRNA骨架的3’端引入PBS序列(Primer binding site)结合到nCas9断裂的非靶标链上,逆转录酶根据其携带的RT模板逆转录出相应的含有目的突变的单链DNA。细胞进一步通过DNA损伤修复把目的突变引入基因组。此外,在Cas9非靶标链上引入能在产生缺刻的nicking sgRNA,有助于提升引导编辑的效率。近日,中国科学院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与David R. Liu研究组合作成功建立并优化了适用于植物的引导编辑系统(Plant Prime Editing,PPE),并在重要农作物水稻和小麦基因组中实现精确的碱基替换、增添或删除。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PPE系统在水稻和小麦原生质体中实现了16个内源位点的精准编辑,包括12种类型的单碱基替换、多碱基替换、小片段的精准插入和删除,编辑效率最高可达19.2%。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系统的编辑效率受到PBS和/或RT模板长度以及nicking sgRNA位置的影响。研究人员对PPE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发现37℃条件下培养可以显着提升该系统的编辑效率(1.6倍),通过引入核酶对pegRNA进行自加工,也可以在部分位点提高编辑效率。此外,来源于植物花椰菜花叶病毒和大肠杆菌retron系统的逆转录酶可以与nCas9融合在植物中实现精准引导编辑。最后,研究人员通过PPE成功获得了单碱基突变、多碱基突变及精准删除的水稻突变体植株,效率最高可达21.8%,这些突变均难以通过现有的基因编辑系统实现。虽然Plant Prime Editing系统在部分位点上C:G T:A或A:T G:C的效率低于单碱基编辑系统,但是该系统可以实现所有类型的碱基置换,以及碱基增加和删除。PPE极大地扩展了植物基因组编辑范畴,为植物基因组功能解析及实现作物精准育种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