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林格殷格翰启动跨国药企在华首个外部创新合作中心 |
![]() |
首创“三合一”模式——集学术合作、业务拓展及许可、风险投资于一体致力于将中国创新带入勃林格殷格翰药物发现价值链公司在华全方位布局创新,未来将持续加码投资中国
2020年7月2日,中国上海——进入中国25周年之际,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全球领先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今天在沪宣布启动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最大的亮点在于:采用了跨国药企中首个“三合一”业务模式——集学术合作(跨边界研究)、业务拓展及许可、风险投资于一体。通过这一举措将整合公司的创新经验和合作伙伴在各自相关领域的独特技术和专业技能,共同开发创新药物和疗法,让更多带有中国印记的创新项目充实勃林格殷格翰全球研发管线,惠及更多患者。
由此,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齐飞也向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者发出热忱邀请:“今年适逢公司进入中国25周年,期间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创新。未来5年,公司将持续加大投资中国,包括成立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并将其列为勃林格殷格翰的战略支柱之一!作为一家百年家族企业,我们追求长期的研究和投资愿景,致力于开发具有突破性的新一代疗法。我们欢迎来自生命科学界的合作伙伴,携手创新,共同改善患者的生命。”
跨国企业首创“三合一”创新空间站
此次启动的外部创新合作中心如同一个一站式“创新空间站”:通过“创新望远镜”全天候发现新科技,通过“创新捕捉器”将项目引入企业研发管线,再通过风险投资“”孵化站“将成果变为真正惠及患者的医疗手段。其中:
跨边界研究:它就像一个“创新望远镜”,不断探索新兴科学、适应症和技术,通过及时高效地鉴别最前沿的生物医学和技术领域,对最新科技成果展开科学研究,为勃林格殷格翰主要治疗领域的药品研发以及仍存在大量尚未被满足的医学需求的疾病领域,与学术科研机构合作提供早期研究支持业务拓展及许可:类似“创新捕捉器”,通过授权许可交易,将与BI研发策略相契合的创新项目引入至BI全球研发管线,实现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共赢BI风险投资基金:恰似“孵化站”,专注于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早期创新疗法以及数字健康项目,旨在为病人带来更好的治疗手段及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负责人张巍怡博士介绍,这一创新的业务模式,可为中国和亚洲的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者提供一站式的创新合作解决方案,开展从早期研究、创新合作到战略投资等全方位合作,全流程帮助其实现创新想法。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中心
“目前整个亚洲地区正在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其中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实力快速提升。勃林格殷格翰的目标是抓住机遇,成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首选合作伙伴。” 张巍怡博士表示。
目前,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已与中国多个学术机构开展了合作,其中包括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就全面合作和早期科学研究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中心还与中科院多个研究所,以及多个科研机构建立了各种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已有一些研究结果陆续在主流杂志发表。
据悉,外部创新合作中心的目标是将中国创新带入勃林格殷格翰药物发现价值链,为公司寻求从早期到成熟阶段的外部合作机会,以此加强公司的核心治疗领域,满足迫切的医疗需求或为将来可能进入新的战略领域做好准备。
勃林格殷格翰在华全方位布局创新
今年也是勃林格殷格翰进入中国25周年。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投资中国,目前确认的未来五年增资计划高达4.51亿欧元;公司还将全方位布局创新,包括今年3月刚刚宣布设在上海的数字创新实验室BI X,以及今天正式启动中国外部创新中心。伴随着“中国关键”(China Key)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勃林格殷格翰成为了跨国药企中第一个将中国全面纳入全球早期临床开发项目的公司。通过推动全球创新药中国同步,未来10年内勃林格殷格翰中国预计将有71个新产品或新适应症有潜力在华获批。
“作为以创新驱动的跨国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必将信守公司使命,与内外部创新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加快实现未来医学突破的步伐,改善患者生活,提升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高齐飞说。
关于勃林格殷格翰
为人类与动物开发全新、更好的药物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我们的使命是创造改变生命的突破性疗法。自1885年成立以来,勃林格殷格翰始终是一家独立的家族企业,这使得我们能自由地追寻长期目标,找出未来的健康挑战,专注于我们可以做出最大贡献的领域。
勃林格殷格翰是一家研发驱动的全球领先制药企业。在人用药品、动物保健和生物制药合同生产三个业务领域,全球超过5.1万名员工每天都在努力通过创新展现价值。2019年,勃林格殷格翰实现净销售额190亿欧元。我们的研发支出高达近35亿欧元,这帮助我们加速研发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下一代药物。
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们积极地与合作伙伴和行业专家携手前行,一起探索更多的科学机会。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将加快实现未来医学突破的步伐,改变如今患者的生活,造福我们的后代。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ell:新研究揭示mRNA的m6A修饰协助调控细胞应激反应机制 (2025-05-25)
- 国产新药闪耀ASCO 2025 (2025-05-25)
- Nature Genetics:揭秘乳腺癌耐药性“幕后黑手”——APOBEC3如何推动肿瘤逃生? (2025-05-25)
- 《细胞》:长痛短痛都能治,能避免成瘾的新机制镇痛药来了 (2025-05-24)
- 全球制药创新指数TOP10出炉 (2025-05-24)
- 《自然·遗传学》:MSKCC团队发现,APOBEC3相关突变特征驱动乳腺癌耐药,可在乳腺癌早期或治疗前进行检测 (2025-05-23)
- 第一轮会议通知 (2025-05-23)
- STM:帕金森病治疗新突破!复旦/中科院团队发现,口服小分子MEK1/2抑制剂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α (2025-05-23)
- Nature Aging:付小龙/柴人杰/高建刚团队发现老年人听力下降的治疗靶点 (2025-05-23)
- 济民可信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获批上市 (2025-05-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