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犬冠状病毒通过刺突蛋白转化溢出进入人体 |
![]() |
来源:100医疗网原创2022-05-05 15336012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康乃尔大学和天普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犬冠状病毒CCOV-HUPN-2018的刺突蛋白发生了变化。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天普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犬冠状病毒在CCOV-HUPN-2018中的转化,这可能为它如何从动物扩散到人类提供了线索。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4月21日的《病毒杂志》上,这篇论文的标题是最近的人畜共患溢出和一种犬冠状病毒的嗜性转变与刺突蛋白NTD亚区功能的延迟选择和putty丧失有关。
2017年至2018年,在两名患有肺炎的马来西亚人类患者中首次发现了一种新型犬冠状病毒。科学家此前分离出了这种犬冠状病毒,对其进行了测序,并于2021年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确定了发生在最接近这种犬冠状病毒刺突蛋白N端的结构域0-结构域中的转化模式,刺突蛋白是病毒促进其进入宿主细胞的区域。这种转化模式表明,病毒已经从同时感染动物宿主的肠道和呼吸系统,转变为只感染人类宿主的呼吸系统。
关于独特变化和阳性选择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领域是CCoV-HuPn-2018信号肽。许多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N-连接糖基化过程来修饰表面蛋白,包括一些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这些蛋白可以影响宿主细胞的抗原性和侵袭性。最近对HIV的研究工作发现,信号肽可以影响HIV表面蛋白gp120的聚糖谱和抗原性,这促使人们提出,虽然信号肽不是成熟蛋白的一部分,但它可能受到免疫压力。在其它病毒如巨细胞病毒中已报道了信号肽的正选择,其中选择的突变影响信号肽去除的时间和病毒糖蛋白的细胞内转运。这些作者认为,CCOV-HuPn-2018信号肽中的正向选择可能反映了这种新宿主中的适应效应。
CCoV-HuPn-2018刺突蛋白的结构域图。图片来源于病毒,2022,doi 333610.3390/v 14050853535
这些结果和先前的研究使这些作者推测,CCOV-HuPn-2018具有肠源性(基于其与狗、猫和猪的冠状病毒1的相似性),但它失去了特殊的组织嗜性,这可能部分是由于最接近这种犬冠状病毒刺突蛋白N末端的结构域0-结构域中唾液酸结合区的突变和/或重组,导致功能限制的松动,这最终在他们的分析中得到反映。此外,这种犬冠状病毒可能会感染不同的宿主,如人类。就感染人类而言,0域不再扮演同样的角色,和/或根本无法与新宿主的碳水化合物相互作用,导致选择压力再次放松。与其他冠状病毒1株失去0-结构域并产生另一种组织嗜性(如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类似,这些作者可能正在见证CCOV-HuPn-2018的这种转变。
论文作者、康奈尔大学公共和生态系统健康教授迈克尔斯坦霍普(Michael Stanhope)博士表示,这项研究确定了犬冠状病毒向新的人类宿主转变的一些分子机制,这可能对我们之前不知道的一种新的人类冠状病毒的流通也很重要。
在这项研究中,这些作者使用了最先进的分子进化工具来评估来自自然选择的压力可能会如何影响这种犬冠状病毒的进化。
2021年,在马来西亚发现的这种犬冠状病毒变种也在海地的一些人身上发现,这些人也患有呼吸道疾病。
根据显示时间信号的刺突蛋白编码基因的单个部分,CCOV-HuPn-2018的起源时间约为1957年,同时出现在海地的相同(或非常相似)病毒在其基因组的3末端含有额外的重组部分,表明这种病毒可能已经在人类、狗、猫或未知宿主中传播了几十年而未被发现。鉴于此,斯坦霍普认为需要更多的研究。(100yiyao.com 100医疗网)
参考资料:
1.Jordan D. Zehr等人。病毒,2022,doi:10.3390/v14050853。
2.狗冠状病毒转移到人类身上,伴随着蛋白质的转移
https://news . Cornell . edu/stories/2022/05/狗-冠状病毒-跳跃-人类-蛋白质-转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文章。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都在使用100医疗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ell:解析出水生细菌气体囊泡的分子结构 (2023-03-24)
- 吉利德CAR (2023-03-24)
- CCR:科学家首次发现,耐药卵巢癌能细胞“催眠”同伙,促进周围癌细胞集体耐药! (2023-03-24)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研究者们揭示了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 (2023-03-24)
- 中国科学院:转录因子ARNT调节免疫细胞和肠道菌群的新作用 (2023-03-24)
- Nature:揭示全基因组加倍促进机体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2023-03-24)
- 知名教授付向东归国,加盟西湖大学 (2023-03-23)
- 颜宁受聘担任深圳湾实验室主任 (2023-03-23)
- Molecular Cancer: m6A为靶点的修饰可以提高免疫检查点治疗 (2023-03-23)
- BMC Medicine:浙江大学刘足云团队发现老年衰弱筛查或为癌症并发症的预言家! (2023-03-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