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沉甸甸的:新的基因编辑工具诞生 吹散最后的乌云 |
![]() |
从1968年首次发现限制性内切酶、1985年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到2013年CRISPR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突破,每一次生物技术的新突破都进一步提高了人类研究DNA和设计生命蓝图的能力(图2)。特别是最近开发的基因魔剪技术CRISPR-Cas可以对活细胞进行全面的基因组编辑。这为科学家通过编辑基因组中的突变基因来治疗以前无法治愈的遗传疾病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图2重大生物技术发现的历史时间表(来源: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
然而,尽管基因编辑技术在核基因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科学家在编辑线粒体基因组方面始终没有取得突破。线粒体,即所谓的细胞发电站,是细胞中微小的细胞器,可以作为能量生产工厂。因为它是能量代谢的重要细胞器,如果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与能量代谢相关的严重遗传疾病。基因组工程中心主任金镇洙解释说,线粒体DNA的缺陷会导致人体出现一些非常严重的遗传疾病。例如,导致双眼突然失明的莱伯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的单点突变引起的。
另一种与线粒体基因有关的疾病是线粒体脑肌病(MELAS),它伴有乳酸酸中毒和中风样发作的症状。这种病会慢慢破坏病人的大脑。研究甚至表明,线粒体DNA异常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肌肉萎缩等退行性疾病的原因。
人类的线粒体基因组是母系的,线粒体DNA有90种已知的致病突变,每5000人中至少会有一人受到影响。由于线粒体传播的限制,很多现有的基因组编辑工具无法使用。比如CRISPR-Cas平台不适合编辑线粒体的突变,因为引导RNA本身无法进入细胞器。
另一个问题是缺乏这些线粒体疾病的动物模型。金补充说,这是因为目前不可能设计出创造动物模型所需的线粒体突变。缺乏相关的动物模型使得开发和测试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非常困难。因此,开发可靠的线粒体DNA编辑技术已成为基因组工程的前沿技术任务之一。多年来,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这项技术的发展,探索并试图征服所有已知的遗传疾病。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华中科技大学刘熙秋团队阐述体外人工ECM的生物物理性质介导肿瘤细胞的可塑性 (2023-03-24)
- 复旦大学研究者揭示了调节肿瘤微环境治疗乳腺癌新方法 (2023-03-24)
- 《科学·免疫学》:科学家首次证实,神经系统也是过敏性休克的幕后推手! (2023-03-24)
- Nat Immunol (2023-03-24)
- 《细胞·代谢》:肝脏自带“不上脑的解酒药”!科学家发现肝脏可分泌FGF21,作用于大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加速酒精中毒症状恢复 (2023-03-24)
- 蓝藻细胞生物学研究获进展 (2023-03-24)
- 书法活动带来心流体验并激发愉悦感的神经心理机制获得进展 (2023-03-24)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者们揭示了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自然杀伤细胞数量的新机制 (2023-03-23)
- 药明康德:2022年细胞及基因CTDMO营收13亿元 (2023-03-23)
- Nature:揭开癌细胞中线粒体的关键功能,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策略 (2023-03-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