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开发的特异性荧光探针“点亮”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灶 |
![]() |
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2-08-12 09336039
乳腺癌是世界上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是否有肿瘤细胞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重要预测指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诊断科的王淑敏教授和梁小龙研究员正在从事工程方面的工作,排名第四的生物医学期刊《生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发表了题为《靶向可激活近红外荧光成像对乳腺癌淋巴结微结构的特异性诊断》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荧光开关功能的甘露糖靶向造影剂,该造影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特异性照射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有望成为临床诊断和术中导航切除转移淋巴结的新方法。
乳腺癌是世界上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是否有肿瘤细胞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重要预测指标。但现有研究中淋巴结显像的特异性较弱,难以区分小转移灶和正常淋巴结。在这项研究中,这一临床难题通过两项关键技术得以解决。技术一:恶性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时,淋巴结局部微环境发生变化,肿瘤细胞募集巨噬细胞,促进其向M2/M1亚型转化,形成TAM。目前,研究表明甘露糖可以特异性地靶向TAM表面的CD206受体。在这项研究中,近红外染料IR780与4-氨基苯基-D-吡喃甘露糖苷结合,自组装甘露糖靶向荧光造影剂MR780 NPs,它们可以通过特定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技术二:在合成过程中,通过二硫键和自组装的方法提前阻断MR780 NPs的荧光信号。当MR780 NPs富集到转移淋巴结时,会与肿瘤微环境中的高浓度谷胱甘肽发生反应。二硫键断裂,使纳米探针解体,使MR780 NPs实现肿瘤微环境的响应性荧光发射,进而照亮转移淋巴结。而正常或炎症淋巴结中谷胱甘肽含量极低,MR780 NPs在这种环境下无法释放荧光。本研究巧妙地利用这一特性作为荧光的开关,来区分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
超声诊断科硕士生赵铎、许和超声诊断科医师杨世元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淑敏教授和超声科的梁小龙研究员是这篇文章的合著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人才工程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人才工程的资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文章。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都在使用100医疗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一种新的抑制腺病毒复制方法:CRISPR (2023-06-06)
- PNAS:全球首创,分子之心开源新AI算法,攻克蛋白质侧链预测与序列设计难题 (2023-06-06)
- PNAS:梁好均/鲍坚强团队开发新型DNA供体,提高CRISPR基因敲入效率 (2023-06-06)
- Nature子刊:AI发现对抗超级耐药菌的全新抗生素 (2023-06-06)
- Ionis制药公司 GOLGA8增加哺乳动物细胞对反义寡核苷酸的摄取和活性 (2023-06-06)
- Mol Therapy:新型基因疗法首次使得衰老小鼠模型恢复了听力 (2023-06-06)
- 陆剑/钱朝晖团队揭示新冠病毒密码子演化规律,提出mRNA疫苗优化策略 (2023-06-06)
- 研究解析化橘红“药味”形成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3-06-06)
- Science:李慧艳/张学敏团队发现“有形”生物钟,为节律紊乱相关疾病治疗开辟了全新途径 (2023-06-05)
- AD:已获批的抗精神病药能改善tau病理认知损伤,或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2023-06-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