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如何从源头维护心血管健康?103010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如何从源头维护心血管健康?103010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来源:互联网2022-09-27 17:46

研究结果揭示了健康生活方式对心血管健康风险的重要性,对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预防心血管健康也有新的指导意义。

据《心血管医学前沿》报道,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何更有效地预防和维护心血管健康,从源头进行干预和改善,是心血管健康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2022年8月22日,心血管领域国际权威机构SCI杂志《中国心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发表了一篇题为《用纳豆激酶3360a临床研究有效管理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高脂血症》的文章,1062 PAR。IPANTS [1],即纳豆激酶对1062例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的研究文章。本次临床研究证明,每日剂量10800 FU的纳豆激酶(FU(纤溶单位)代表纳豆激酶纤溶能力的活性单位,已成为衡量纳豆激酶产品质量的通用活性标志单位)对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的进展具有显著效果。

在纳豆激酶研究领域,这是迄今为止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最大规模的原创临床研究。

(图为调研文章截图)

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服用纳豆激酶产品(3600 FU/次,3次/天,即10800 FU/天)12个月的1062名受试者的临床指标。在使用纳豆激酶前后,受试者接受血脂水平和b超检查。

结果表明,纳豆激酶剂量(10800 FU/天)能有效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的进展,显著改善血脂水平,改善率为66.5% ~ 95.4%,且无明显与使用纳豆激酶相关的不良反应。

具体来说,服用10800FU/天的纳豆激酶12个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内膜中层厚度减少了21.7%,有效率为77.7%。斑块面积减少36.0%,有效率为66.5%。高脂血症总降低率为15.9%,有效率为95.4%。甘油三酯下降15.7%,有效率为85.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18.1%,有效率84.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15.8%,有效率89.1%。

(图为纳豆激酶对不同性别参与者血脂状况和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

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大于27.5(超重或肥胖)的人对纳豆激酶更敏感。

(该图显示了纳豆激酶对肥胖(身体质量指数> 27.5)和非肥胖参与者之间的血脂状态和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

纳豆激酶的降脂作用在吸烟者和饮酒者身上更为突出。

(图为纳豆激酶对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血脂状况和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

(图为纳豆激酶对饮酒和不饮酒参与者血脂状况和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

经常运动可以进一步增强纳豆激酶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进展的作用。

(图为纳豆激酶对久坐者和非久坐者血脂状况和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

在研究中,一些参与者还服用了剂量为180克的维生素K2(MK-7);每天。其他参与者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每天100毫克。结果表明,同时服用维生素K2(MK-7)和纳豆激酶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有协同作用。同时,服用阿司匹林会对血脂谱产生协同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这意味着血脂谱的有益改变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f.jpg"/>

(图为共用180 g/天维生素K2(MK-7)对纳豆激酶作用的影响)

(图为共用100mg/天阿司匹林对纳豆激酶作用的影响)

这项纳豆激酶领域临床研究在预防心血管健康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影响。

通过详实的临床数据让人们看到了纳豆激酶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控制高血脂症等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前景,展示了人类预防和维护心血管健康的新突破。

研究结果揭示了健康生活方式对心血管健康风险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在预防心血管健康方面具有新的指导意义。从更高的视角来看,这项临床研究,对人类健康和我国 健康中国 战略,都有正向的助推影响力。

据了解,该研究中使用的纳豆激酶制剂产品是经中国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NMPA)批准,由广东双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该研究推进了人们对纳豆激酶作用的理解以及选择剂量的重要性,据悉,这也是双骏生物 纳豆激酶哥伦布计划 中开展的临床研究项目之一。

文献来源:

【1】Chen H, Chen J, Zhang F, Li Y, Wang R, Zheng Q, Zhang X, Zeng J, Xu F and Lin Y (2022)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atherosclerosis progress and hyperlipidemia with nattokinase: A clinical study with 1,062 participants. Front. Cardiovasc. Med. 9:964977. doi: 10.3389/fcvm.2022.96497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