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冷藏食物携带抗性组和病原菌微生物风险研究中获进展 |
![]() |
来源:城市环境所 2022-12-01 13:10
研究发现,冷藏于冰箱的食物携带21-134种ARGs和MGEs(含10.06%高风险ARGs),并检测到4种致病细菌及若干种致病真菌。此外,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总生物量和ARG的丰度增加食品安全问题威胁人类健康。食物富含营养物质和水分,利于微生物(含致病菌)滋生。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食物冷藏于冰箱,以减缓食物腐败或延长食物保质期。然而,由于食物包装不完善导致汁液渗漏、食物间的交叉污染、以及食物保藏太长时间不及时清理等,冰箱反而成了微生物滋生的 天堂 。当前,关于冰箱冷藏食物携带的抗性组及病原菌的微生物风险尚未有系统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选取三种典型的中国烹饪食物(炒蔬菜、清蒸鱼、红烧肉)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冰箱4℃冷藏3-30天,监测抗性基因和病原菌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冷藏于冰箱的食物携带21-134种ARGs和MGEs(含10.06%高风险ARGs),并检测到4种致病细菌及若干种致病真菌。此外,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总生物量和ARG的丰度增加,特别是清蒸鱼仅3天便显著提高,比蔬菜和肉类快(10天后)。清蒸鱼所含的ARG和病原菌的丰度最高,表明其微生物风险最高。经方差分解分析发现,冰箱冷藏食物的抗性组主要受细菌群落和MGEs的影响。研究提示,冰箱冷藏食物存在不容忽视的微生物风险,应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相关研究成果以Domestic refrigerators: An overlooked breeding ground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nd pathogens为题,发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的支持。
冰箱冷藏食物携带的抗性组和病原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施一公团队发表最新PNAS论文 (2025-08-06)
- 致癌代谢物2HG竟是肥胖“隐形推手”?!Nat Metabol 最新研究中科学家揭秘肥胖发生新机制 (2025-08-05)
- Sci Adv:科学家有望重新训练中性粒细胞来靶向治疗乳腺癌 (2025-08-05)
- 特洛伊木马:复旦大学最新论文登上Cell子刊封面 (2025-08-05)
- TN:南京医科大学团队发现,长期运动可通过改善脑膜淋巴管结构和引流功能,减轻AD病理,并改善小鼠认知功能 (2025-08-05)
- 柳叶刀:塑料危机——对人类从摇篮到坟墓的健康威胁 (2025-08-05)
- Nature子刊:中山大学林浩添/陈崴团队开发AI模型,利用视网膜图像无创诊断慢性肾病 (2025-08-05)
- 四部分脱手!医疗科普不是“流量生意” (2025-08-05)
- 3000余人追踪35年!JAMA子刊:心血管病发前12年身体活动已下滑,发病后运动量暴跌78% (2025-08-05)
- David Baker最新论文:像拼乐高一样设计蛋白,可编程蛋白组装,解锁纳米材料新纪元 (2025-08-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