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研究显示,新冠大流行压力会加速青少年大脑衰老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2-12-05 09:38
COVID-19大流行给许多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干扰,仅在2020年,成年人的焦虑和抑郁的报告就比大流行之前几年增加25%以上。考虑到大流行导致的学校关闭、学业中断以及社会隔离,大流行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大流行给许多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干扰,仅在2020年,成年人的焦虑和抑郁的报告就比大流行之前几年增加25%以上。考虑到大流行导致的学校关闭、学业中断以及社会隔离,大流行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神经发育的影响可能比成年人更严重。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Biological Psychiatry: Global Open 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Mental Health and Brain Maturation in Adolescents: Implications for Analyzing Longitudinal Data的论文。
这项研究显示,与大流行相关的压力在生理上改变了青少年的大脑,使他们的大脑结构看起来比大流行前的同龄人的大脑老了几岁。
论文第一作者Ian Gotlib教授表示,我们已经从多项研究中了解到,疫情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但还不清楚它对年轻人的大脑产生了什么生理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结构的变化会自然发生。在青春期和青少年早期会经历海马体和杏仁核的增长,这两个大脑区域分别控制特定记忆的进入和帮助调节情绪。与此同时,与执行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组织也变薄了。
研究团队对大流行之前和大流行期间的163名儿童的磁共振成像(MRI)进行了对比,他们发现,当他们经历了大流行导致的封锁后,它们大脑的发育过程加快了。而这些 大脑年龄 的加速变化此前只出现在那些经历了长期逆境的儿童身上,例如暴力、忽视、家庭障碍等因素,这些经历与之后生活中糟糕的心理健康结果相关。
Ian Gotlib教授表示,还不清楚该研究观察到的大脑结构变化是否与心理健康变化有关;也还不清楚这些大脑结构变化是否是永久性的。他们的实际年龄最终会赶上他们的 大脑年龄 吗?他们大脑的过早 老化 ,对十几岁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带来认知和记忆问题?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索。
Ian Gotlib教授解释道,研究团队最初并不是为了观察大流行对大脑结构的影响。实际上,在大流行开始前,他的实验室招募了一批儿童和青少年参与一项关于青春期抑郁症的研究。随后,大流行开始,导致无法对这些参与者进行定期的核磁共振扫描,在9个月之后,这项研究才得以重启。
研究团队对比了重启后的核磁共振扫描数据,他们发现,与大流行前开始评估的儿童和青少年相比,大流行后儿童和青少年不仅有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大脑皮层厚度减少,海马体和杏仁核体积更大,他们的 大脑年龄 更大了。
这些发现可能会对其他跨越大流行的纵向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如果经历过大流行的孩子的大脑发育加速,科学家将不得不在未来涉及这一代人的相关研究中解释这种不正常的增长速度。这些变化也可能会对一整代青少年的未来生活产生影响。
青春期是大脑快速重组的时期,这与心理健康问题、抑郁和冒险行为的增加有关。现在,大流行这种全球性的事件正在了日常生活形式。这导致现在十几岁的孩子的大脑与几年前的同龄人有所不同。
研究团队表示,将继续对这些儿童和青少年参与者进行跟踪研究到成年初期,以研究大流行是否会长期改变他们的大脑发育轨迹。他们还计划追踪这些参与者的心理健康变化,并将未感染者与感染新冠病毒者的大脑结构进行比较,探索更多细微差异。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施一公团队发表最新PNAS论文 (2025-08-06)
- 致癌代谢物2HG竟是肥胖“隐形推手”?!Nat Metabol 最新研究中科学家揭秘肥胖发生新机制 (2025-08-05)
- Sci Adv:科学家有望重新训练中性粒细胞来靶向治疗乳腺癌 (2025-08-05)
- 特洛伊木马:复旦大学最新论文登上Cell子刊封面 (2025-08-05)
- TN:南京医科大学团队发现,长期运动可通过改善脑膜淋巴管结构和引流功能,减轻AD病理,并改善小鼠认知功能 (2025-08-05)
- 柳叶刀:塑料危机——对人类从摇篮到坟墓的健康威胁 (2025-08-05)
- Nature子刊:中山大学林浩添/陈崴团队开发AI模型,利用视网膜图像无创诊断慢性肾病 (2025-08-05)
- 四部分脱手!医疗科普不是“流量生意” (2025-08-05)
- 3000余人追踪35年!JAMA子刊:心血管病发前12年身体活动已下滑,发病后运动量暴跌78% (2025-08-05)
- David Baker最新论文:像拼乐高一样设计蛋白,可编程蛋白组装,解锁纳米材料新纪元 (2025-08-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