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Pathogens:揭示埃博拉病毒破坏血 |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是属于丝状病毒科的一种高致病性病毒,感染人和灵长类动物引发烈性出血性传染病 埃博拉出血热 。1976年埃博拉病毒第一次出现以来,埃博拉疫情反复出现,造成了大量的死亡病例,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部分埃博拉出血热幸存者出现眼部的持续性感染和眼部后遗症,这可能与内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有关,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崔宗强团队发现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刺激周细胞分泌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破坏内血-视网膜屏障。
本研究构建了多种视网膜细胞共培养的内血-视网膜屏障(inner blood-retinal barrier,iBRB)模型,通过对屏障的电阻测定和渗透性实验,发现丝状埃博拉病毒样颗粒(Ebola virus-like particle,EBO-VLP)造成内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然而,埃博拉病毒样颗粒并不是直接对构成屏障的视网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来破坏屏障。之后,科研人员通过细胞因子抗体矩阵筛选发现,埃博拉病毒样颗粒可刺激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会破坏内血-视网膜屏障的完整性。加入针对VEGF的抗体(Avastin),可阻碍埃博拉病毒样颗粒对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样颗粒刺激周细胞产生的VEGF,下调视网膜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其中,埃博拉病毒的表面糖蛋白在病毒破坏内血-视网膜屏障中起到关键作用。
进一步,研究人员在动物体内验证了埃博拉病毒样颗粒对内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机制。研究通过玻璃体注射将埃博拉病毒样颗粒导入大鼠的视网膜发现,病毒样颗粒对视网膜造成明显的病理性损伤,内血-视网膜屏障的渗透性显著提高。研究结合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发现,埃博拉病毒样颗粒会刺激大鼠视网膜内VEGF的分泌,导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蛋白表达下降。加入VEGF的抗体后,显著减弱埃博拉病毒样颗粒造成的视网膜损伤及屏障渗透性变化。
该研究发现了埃博拉病毒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新机制,对于探讨病毒在眼部持续性感染导致并发症或后遗症的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并将有助于开发针对埃博拉病毒持续性感染及后遗症的治疗手段。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PLOS Pathogen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等的支持。
图1.埃博拉病毒刺激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破坏内血-视网膜屏障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Nature Methods:Chip (2025-01-23)
- Science:新研究开发出一种用于智能细胞构建的工具 (2025-01-22)
- 从死亡边缘拯救大脑?Pharmaceutics:揭秘原始和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在分子靶向治疗人类缺血性中风中的关键作用 (2025-01-22)
- 我们大脑中的“双面卫士”Neuron:阿尔兹海默病的进展或与压力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脂质释放有关 (2025-01-22)
- Nature Medicine:全面揭示“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健康益处和风险,降低42种疾病风险,增加19种疾病风险 (2025-01-22)
- 心理疗法的数字程序加快缓解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 (2025-01-22)
- Cancer Res:科学家识别出一种有望开发出新型胰腺癌疗法的特殊酶类靶点 (2025-01-21)
- Nat Rev Mol Cell Biol:综述文章阐释如何利用类器官来模拟人类大脑的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 (2025-01-21)
- 天天熬夜,人真的会“变傻”吗?研究证实:熬夜损伤大脑!睡眠压力会促使神经元突触减少、影响大脑“排毒”,增加痴呆风险 (2025-01-21)
- Nature:利用人工智能设计的新型蛋白可有效中和蛇毒中的毒素 (2025-01-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