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共负载pNrf2和吡非尼酮的高效脂质体可以缓解肺纤维化 |
![]() |
来源:100医药网原创 2023-05-17 16:28
肺纤维化(PF)是一种以肺组织修复异常、细胞外基质(ECM)积聚为特征,导致肺功能完全丧失甚至死亡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肺纤维化(PF)是一种以肺组织修复异常、细胞外基质(ECM)积聚为特征,导致肺功能完全丧失甚至死亡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全世界有500多万名PF患者,而且病例数量还在增加。
肺泡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且知之甚少,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它可能与由于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表达减少而对II型肺泡上皮细胞(AECs II)持续损伤而导致的氧化应激失衡密切相关。
这会导致肺组织中肌成纤维细胞的过度激活和修复失调,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最终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吡非尼酮(PFD)是一种临床批准的治疗PF的药物,它只能减缓PF的进展,但几乎不能逆转它。
PFD的治疗靶点单一,只能通过降低过度表达的转化生长因子-b(TGF-b)水平来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而不能有效地修复作为PF的根本原因的AECs II。因此,抑制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和有效修复受损的AECs II的协同联合策略可能是治疗PF的潜在治疗策略。
图片来源: .
近日,来自锦州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在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Efficient transfected liposomes co-loaded with pNrf2 and pirfenidone improves safe delivery for enhanced pulmonary fibrosis reversion 的文章,该研究清楚地表明,控制PEDPs中聚乙二醇组分的比例可以有效地将治疗药物输送到AECs II中,提高pNrf2的转染率,并与PFD在逆转PF的前瞻性策略中发挥协同作用。
肺纤维化(PF)是一种病理机制复杂的间质性肺疾病,目前尚缺乏完全治愈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与药物联合使用为协同逆转PF提供了很有前景的治疗策略。然而,提高治疗性核酸在细胞内的积累和转染效率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研制了以核因子红系相关因子2(PNrf2)和吡非尼酮(PFD)的pDNA为载体的高转染率的脂质纳米粒(PEDP),用于PF的治疗。PEDPs可以穿透生物屏障,在靶点蓄积,发挥治疗作用,最终通过Nrf2与PFD的协同作用,减轻II型肺泡上皮细胞(AECs II)的氧化应激失衡,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过度激活,从而逆转PF。
此外,研究者系统地设计了各种脂质体(LNPs),证明了降低聚乙二醇组分的比例可以显著提高LNPs的摄取和转染率,并提出了影响LNPs的可能机制。
PEDP联合pNrf2和PFD气管内给药治疗PF
图片来源:
综上所述,与其他用于转导的LNPs相比,PEDP具有均匀的囊泡大小分布、理想的表面电荷和明确的纳米球结构,这是因为它的辅料成分可控,可以促进基因和分子在纤维化肺组织中的积累。
DOTAP是一种pH敏感的磷脂,它被插入到PEDP中,促进药物快速进入细胞后的有效释放,并通过提高基因转染效率来促进pNrf2与PFD的协同作用。由于这些特点,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气管给药后副作用小,可以保护治疗药物不被清除,最终导致PF逆转。
此外,使用精确控制的无复杂磷脂组合物和几乎没有毒性的赋形剂,对于推动PF基因治疗的临床发展至关重要。在此,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因和药物协同传递的创新治疗策略,以调节受损的AECs II和肌成纤维细胞,从而逆转PF。本研究为临床设计具有高效转导功能的LNPs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ure:科学家揭示非抗生素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群落抗侵袭能力的影响 (2025-07-18)
- 重大突破!Nature:科学家揭示短肽解聚tau蛋白纤维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7-18)
- 《自然》双重磅:“是药三分毒”!15年追踪百万人,地高辛等常用非抗生素药物或通过破坏肠菌平衡,增加肠道病原体感染风险 (2025-07-18)
- 癌细胞为何偏爱“糖”?Nat Commun:癌细胞竟把“电厂”搬到细胞膜,糖酵解波成全球抗癌研究新热点 (2025-07-18)
- 恒瑞CLDN18.2-ADC治疗晚期胃癌的1期临床数据登上Nature Medicine,中山大学徐瑞华团队领衔 (2025-07-18)
- Nature Methods:从泊肃叶到库埃特!一场流体力学革命,引爆DNA测序成本与速度双重突破 (2025-07-18)
- 强生2025H1:达雷妥尤单抗68亿美元,传奇CAR-T全年冲刺20亿美元 (2025-07-17)
- MC:香港中文大学团队发现,STK3是攻破胃癌对化疗耐药的新靶点! (2025-07-17)
- Nature Biotechnology:破壁!AI为药物数据搭建“通用桥梁”,新药研发迎来“宇宙大一统”? (2025-07-17)
- 《自然》:肠菌才是抗癌“司令官”!日本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特定肠菌可激活肠道树突状细胞,远程奔赴肿瘤部位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2025-07-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