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子刊: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识别出人类5种心力衰竭亚型 |
![]() |
来源:100医药网原创 2023-06-03 20:45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五种心力衰竭亚型,其或能被潜在用来预测个体患者未来患病的风险。如今机器学习已经被用来分析心力衰竭的亚型,但并没有跨越大型、不同的基于人群的数据集,也没有快约整个病因和表现,或者通过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来进行临床和非临床验证。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上题为 Identifying subtypes of heart failure from thre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sources with machine learning: an external, prognostic, and genetic validation study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五种心力衰竭亚型,其或能被潜在用来预测个体患者未来患病的风险。
心力衰竭是一个总称,指的是心脏无法正常向机体周围泵送血液,目前对心力衰竭分类的方法并不能准确预测疾病是如何进展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在英国被为心力衰竭的30多万名30岁及以上人群的匿名患者数据,时间跨度达20年之久。利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五种心力衰竭亚型,包括早发、晚发、心房颤动相关(心房颤动是一种会导致机体心律不齐的疾病)、代谢型(与肥胖相关但表现为较低的心疾病发生率)进而心脏代谢型(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有关)。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亚型的患者在确诊后一年内死亡的风险上存在着差异,一年后的全因死亡风险为:早发(20%)、晚发(46%)、心房颤动相关(61%)、代谢型(11%)和心脏代谢型(37%)。随后他们还开发了一种app,临床医生能用来确定心力衰竭患者的亚型,这或许就有望改善对个体未来疾病风险的预测并与患者讨论相关信息。Amitava Banerjee教授说道,我们试图改善对心力衰竭的分类,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可能性过程以及将信息传达给患者。目前,疾病如何发展对于患者而言是很难预测的,有些人的病情很多年都会稳定,而有些人则会很快就恶化。

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识别出人类5种心力衰竭亚型。
图片来源: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 (2023). DOI:10.1016/S2589-7500(23)00065-1
更好地区分不同的心力衰竭类型或许就有望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或有望帮助研究者以不同的方式来思考潜在的治疗手段。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和多种数据库识别出了五种强大的心力衰竭亚型。下一步研究人员就想分析是否识别心力衰竭的方式会给患者带来实际的差别,即是否其能改善对风险的预测和临床医生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以及是否能改变患者的治疗;研究者还需要知道是否这具有一定的成本效益,而且他们所设计的app还需要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或更进一步的研究,但其却能帮助进行常规护理。
为了避免单一机器学习方法所带来的偏见,研究人员利用四种独立的方法来对心力衰竭病例进行分组,他们将这些方法应用到了来自两大英国初级保健数据库的数据中,这些数据库嗲表了英国的整体人口,且与人群入院和死亡记录相关联。这些数据库包括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CPRD,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和健康改善网络计划(THIN,The Health Improvement Network),涵盖1998年至2018年。
随后研究人员对数据片段进行了机器学习工具的训练,一旦他们选择了最稳健的亚型,就能利用单一的数据集来验证这些分组。这些亚型是87个(也可能是635个)因素所建立的,包括年龄、症状、是否与其它疾病、患者所摄入的额药物以及测试(比如血压)和评估(比如肾功能)的结果。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中9573名心力衰竭患者的遗传数据,结果发现心力衰竭的特定亚型与诸如和心房颤动等高血压多基因风险评分(由于基因的整体风险得分)之间或许存在着一定的关联。(100yiyao.com)
原始出处:
Prof Amitava Banerjee,Ashkan Dashtban,Suliang Chen,et al. , 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 (2023). DOI:10.1016/S2589-7500(23)00065-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终结持续25年的争论!娄智勇/饶子和等团队合作最新Cell (2025-10-26)
- 上海药物所×临港实验室合作发表Cell论文:基于结构发现新型抗抑郁小分子 (2025-10-26)
- Mol Cancer:阻断甲状腺激素受体为前列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2025-10-26)
- Science子刊:卞修武团队发现增强CAR-T细胞抗肿瘤效果的基因修饰策略 (2025-10-26)
- Nature Biotechnology:直击囊胚“混沌期”——长时程活体成像首次捕捉人类囊胚的染色体分离灾难 (2025-10-26)
- JNCCN:戒烟也应当是癌症治疗的一环!13万名癌症患者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癌症确诊后及时戒烟可大幅降低死亡风险,改善手术预后 (2025-10-26)
- NEJM:人工视网膜,帮助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视力 (2025-10-25)
- 华中师范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开发治疗白血病的多肽类药物 (2025-10-25)
- 《科学》:膳食脂肪重塑昼夜节律!加州大学科学家发现,饮食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会影响昼夜节律,是人体生物钟与季节匹配与否的关键 (2025-10-25)
- 河南中州实验室发表Nature Metabolism论文:揭开大脑髓鞘再生修复的关键 (2025-10-2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